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葛水平发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说《甩鞭》,此后,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上她的作品年年榜上有名。葛水平独特的作品风格开启了她在当代小说领域的宽阔道路。本文力图从历史地位、文学理想、文本表现三个方面对葛水平小说的乡土抒情性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论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力图廓清乡土、乡村、底层这三类小说的概念,为葛水平寻找到正确的思想资源,了解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乡村小说的发展总是与历来的政治变动息息相关,底层小说则是以社会阶层的划分为前提进行表达,与以上这两种非文学语境内的言说不同,乡土小说是在一种较为纯粹的语境内言说。葛水平并非山西的另一个“赵树理”,她的小说与五四以来的乡土抒情小说一脉相承,是当下执着于乡土,在语境内耕耘的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家之一。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葛水平的文学理想源于童年时期的乡村生活,尽管时光和生命不能倒流,然而文学却有重建世界的魔力,当葛水平拿起她所喜爱的笔时,便不由自主地在纸上回忆和构筑出具有诗性的文本世界。 第三部分主要就葛水平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尽管葛水平的作品不乏血和泪,但更多的是作为精神栖息地的诗性世界存在,其独特的叙事角度、鲜明的女性形象塑造、类似蒙太奇手法的细节连缀都使得葛水平的作品充满灵性和诗性,表现得优美而又忧伤。 自汪曾祺以后,乡土抒情一脉在中国文坛逐渐隐没,而葛水平小说的出现让我们看到重续乡土抒情小说血脉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