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脾动脉主干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初期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09年9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采用脾动脉主干弹簧圈栓塞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1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术前、术后72小时、1周、1个月、6个月外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肝功能指标、脾脏缩小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是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置导管于脾动脉干后行DSA,观察脾动脉主干走行、分支及脾脏的大小,于脾动脉主干使用弹簧圈栓塞。 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短期内患者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至观察时间结束(P<0.05)。 RBC各组数据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周随访肝功能ALT、AST、ALP、ALB、ChE均有下降,但1个月后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个月、6个月复查CT:脾脏逐渐趋于缩小,坏死区呈现均匀低密度,术后6个月拴塞面积与第1个月比较无明显改变。未见细菌性腹膜炎及脾破裂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脾动脉主干栓塞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脾栓塞率>60%,可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短期疗效显著,未见复发。对于体弱患者必要时可分次栓塞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可以说脾动脉主干栓塞是一种治疗脾亢的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方法,能达到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