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量仿真数据的高效可视化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模拟仿真被广泛应用于气象模拟、计算流体力学、燃烧模拟等科学领域,这些模拟仿真通常利用多个变量来描述同一空间区域的不同物理或化学特性,因此,输出的模拟仿真数据通常具有大规模、高分辨率、多变量等特点。多变量三维空间数据可视化是模拟仿真领域的关键问题,通过可视编码多变量数据中隐藏的特征和潜在的关系,辅助领域用户深入理解科学过程,验证假设,甚至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大规模的数据需要合适的数据表示方法,以达到减少数据量,同时保持关键信息的目的。变量间复杂的交互关系需要有效的分析建模和可视化方法,抽取和表达变量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等关系。总的来说,要使数据可视化、可视分析有效地辅助大规模多变量数据的探索分析,必须克服数据量大、变量间关系隐蔽、内在结构复杂等问题和挑战。本文以多变量模拟仿真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数据表示方法、相关性建模以及多变量特征及关系提取等问题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概括如下:·提出了一套基于数值-空间联合聚类的多变量体数据统计表示方法。基于统计的数据表示方法因其能更好的保持数据的统计属性,更显著地减小数据大小,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方法利用数据的空间一致性,进一步提升数据表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首先将体数据分块,结合数值和空间位置对块内数据进行聚类,建模数值分布信息,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生成每个类中数值的空间分布表示。为了进一步减小数据存储所需空间,采用动态策略决定每个空间高斯模型所需的高斯分量数目。在数据重构阶段,根据贝叶斯定理结合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计算任意位置处每个类的概率密度函数,利用蒙特卡洛采样生成采样点最终的数值。·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子空间的协同分析框架,交互式探索多变量数据中多种形式的相关性。在该工作中,我们自动提取所有的特征子空间,即在一个变量集合上表现出相似数值模式的一系列体素。为了方便用户探索多变量数据中存在的大量的特征子空间,我们引入了一种解决子空间冗余的机制——根据变量集合进行分组管理和根据特征子空间的相似性进行层次聚类。基于提取的特征子空间,我们设计了多个可视化视图并定义了一套探索流程。用户可以根据矩阵视图中变量集合的相关性选取感兴趣的变量集合来进一步分析它所包含的特征子空间。特征子空间之间的相似性被展示在散点图中。当一个或一类特征子空间被选中,平行坐标中的数值分布相应展示了不同变量的数值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针对多变量数据中特征及关系的交互可视分析方法。多变量数据的变量间通常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通过建立不同变量域中的特征关系可以直观地的展示不同变量间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在该工作中,我们基于合并树分别提取不同变量域中的主要特征及特征之间的层次关系。通过定义特征之间的相似性建立特征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合并不同变量域的层次特征树构建特征网。我们设计了新颖的布局方式在高亮相关特征的同时保持特征之间的层次关系,结合多个关联视图和多种交互方式,使特征网作为指导数据中特征探索的导航工具。
其他文献
山西票号衰亡的原因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关注山西票号中后期发展的社会背景,并将票号置于这样的环境下观察票号之命运。借鉴“地质断层”的现象,提出“社会断层发展”的概
文章概述了楹联文化的内涵,认为楹联文化的保护对策在于:加强搜集整理,加强队伍建设;楹联文化的传承对策在于:学校要用楹联文化育人,开展各类相关活动推广楹联文化,楹联文化
<正>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是以物种和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而建立的,主要强调其保护和科研的功能,对自然保护区承担的宣传教育、协调社区发展等功能重视不够或不知如何开展,从
会议
在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城市交通面临着新的问题及发展瓶颈。从问题难点新要求三个层次论述新常态城市交通理论创新的必要性,总结组织城市可持续运行的城市交通理
目的:评价转化治疗与单纯化疗对晚期胃癌病人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间进行转化治疗和传统化疗50例晚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纯化疗组2
目前,我国正面临耕地面积不断下降、耕地质量整体偏低的问题。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率的不断提高,土壤压实逐渐成为引起土壤退化,耕地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华北地区
近年来,"校园贷"作为互联网新生事物,它以便捷、快速、低门槛颇受大学生的青睐。自2014年以来,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如雨后春笋般涌
目的探讨血液细菌培养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对菌血症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80例菌血症患者,分别做血液细菌培养、血清PCT检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职业紧张的概念、生理反应机制、理论模型、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以及干预措施等相关研究,并通过对国内外职业紧张发生的原因、模式等进行梳理,更加系统地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