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二嗪磷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急性毒性测定;野外监控模拟试验;模型预测等方法,综合研究了二嗪磷对鸟类的生态风险,为该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室内一次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50%二嗪磷乳油对鹌鹑的经口LD50值为4.61mg/kg体重,对鹧鸪的经口LD50值为32.01mg/kg体重,根据农药对鸟类急性毒性等级划分标准,50%二嗪磷乳油对鹌鹑、鹧鸪的毒性分别为剧毒和高毒;95%二嗪磷原药对鹌鹑的经口LD50值为13.9mg/kg体重,对鹧鸪的经口LD50值为22.39mg/kg体重,95%二嗪磷原药对鹌鹑、鹧鸪的毒性均为高毒;10%二嗪磷颗粒剂对鹌鹑的经口LD50值为7.38mg/kg体重,对鹧鸪的经口LD50值为31.67mg/kg体重,10%二嗪磷颗粒剂对鹌鹑、鹧鸪的毒性分别为剧毒和高毒。饲喂法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0%二嗪磷EC对鹌鹑8天急性饲喂LC50为120mg/kg饲料,急性饲喂毒性为高毒;对鹧鸪8天急性饲喂LC50为1210 mg/kg饲料,饲喂毒性为低毒。采用计算机动态监控结合网捕乌及人工寻找死乌的方法,研究了50%二嗪磷乳油在田间使用时对鸟类造成的实际危害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中,二嗪磷未对当地鸟类造成实际危害。二嗪磷田间降解规律研究表明,二嗪磷在小麦种子上的降解半衰期为1.87d,降解速率很快,这大大降低了农药对鸟类的风险。网捕活乌解剖试验结果表明,在解剖的88只活乌中有12只含有麦粒,其中8只有二嗪磷检出,二嗪磷检出量最高为952μg,但均未达到致死剂量。乙酰胆碱酯酶测定结果表明,解剖的网捕活乌中与对照相比AchE活性最多下降了22.3%,通常情况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40%以上才会引起中毒死亡。二嗪磷对鸟类的室内急性毒性很高,很容易造成鸟类急性中毒死亡事故。国外研究结果表明,二嗪磷作为种子包衣剂及颗粒剂使用时对鸟类存在巨大的风险,引起的鸟类中毒死亡事故仅次于呋喃丹。农药对鸟类的实际危害受到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本次模拟试验由于受到降雨等天气不利条件的影响,未观测到实际危害,但二嗪磷作为对鸟类具有重大风险的农药品种,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应重点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