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余迹通信信道建模与系统仿真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ing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星余迹通信(MBC)与传统的HF通信方式相比在长距离数字通信中有众多优势,近年来该通信方式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中需要建立详尽的计算机模型对流星余迹通信链路进行分析,由于流星突发信道与其它通信媒介比较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使得系统实现有更大的复杂度,所以为流星突发信道建立详尽的信道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流星余迹物理特性及其信号传输机制的基础上,对流星余迹信道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部分实现与整体综合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基于SPW仿真平台分别对稀疏欠密类流星余迹信道、稀疏过密类流星余迹信道、多径流星余迹信道、短时间欠密类簇和长时间欠密类簇信道等五种不同类别的流星余迹信道进行模块搭建,并在此基础上对流星余迹信道的各种物理特性进行了仿真实现,建立了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具有便于修改、可行性强、易于与通信链路相结合等特点,能够体现流星余迹信道的物理特性,可有效支持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设计实现。
其他文献
宽带卫星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的一个最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满足用户所需的服务质量,具有星上处理和交换功能的卫星ATM系统成为未来卫星通信发展的重点。本文基于星上10Gbps大容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是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并且是一种能逼近Shannon限的渐进好码。准循环LDPC码的译码性能接近随机构造的LDPC码,而且编码实现简单,被认为是一
目前入侵检测系统主要采用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两种方法,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漏报和误报,数量庞大的告警使得管理员很难从中真正了解当前系统的安全状况。研究者们在不断改进检
近年来,随着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状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s,WMN)技术正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获得全世界的青睐。它是融合了WLAN和移动Ad hoc网络的新型网
由于Web服务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使得网络中存在一些身份信息假冒、恶意传播虚假信息、非法金钱交易等安全性问题。在Web服务中,实体之间频繁的交互,需要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
当前,InSAR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使用的数据主要有两个来源:实际数据和仿真数据。其中,仿真数据具有参数灵活可控,不受保密限制的特点,对于我国目前还处在设计阶段的InSAR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