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SLAM的高能效定位导航硬件设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k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同步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在算法、硬件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包括送餐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自动驾驶等,然而,SLAM技术的高计算复杂度限制了它在硬件上的实现。现有的用于SLAM技术实现的主流硬件平台(包括CPU、嵌入式ARM系统等)算力有限,对于高复杂度的SLAM算法,无法达到较好的实时性和较低的计算功耗。因此,本文针对SLAM中的定位导航关键技术,设计了面向SLAM的高能效定位导航硬件加速器,通过算法与硬件的协同设计,在满足定位精度需求的同时,达到了较高的能效。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SLAM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整体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SLAM中定位导航算法的基本原理。其次,针对现有主流SLAM定位导航算法(AMCL定位算法和A*导航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了定位精度,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并分析了算法各个部分的计算复杂度及其占比情况,为后续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提供基础。随后,针对优化后的定位导航算法,设计了基于FPGA的高能效定位导航硬件,将计算复杂度较大的算法部分映射在FPGA的PL(可编程逻辑)部分实现对其的加速,将计算复杂度较小以及灵活度较高的部分实现在FPGA平台的PS(处理器系统)部分,并提出了基于乒乓存储的粒子读取技术,双并行流水激光数据计算技术,基于数据缓存的似然域模型计算技术等,提高了硬件计算速度,降低了计算能耗。最后,对设计的高能效定位导航硬件加速器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与CPU和嵌入式ARM系统实现的定位导航硬件进行了对比。相比于后两者,本文设计的定位导航硬件加速器在保持同样的定位导航精度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计算速度,并降低了计算功耗,具有低延时,高能效的优势。可以应用于基于SLAM技术的移动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应用。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及其智能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机器人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对于室内场景而言,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是移动机器人研发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体现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的程度,是实现移动机器人定位和自主导航等功能的重要前提条件。SLAM(Simultaneously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作为移动机器人智能感知的关键技术
通过分析氧化烧损生成机理和影响的主要因素,结合某钢厂2 250 mm热轧加热炉生产控制实际情况,全面分析了其氧化烧损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制定和实践了有针对性的关键控制措施,降低了其氧化烧损率,对同类型热连轧加热炉降低氧化烧损率方面具有借鉴作用。
随着科技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室内服务机器人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其核心的同步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面临更多挑战。在室内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光滑墙壁、玻璃以及走廊等低纹理或特征重复场景下,极易出现特征提取稀疏或跟踪失败等情况,影响后续定位与建图的精度。本文将点特征与线特征深度融合,应用于SLAM系统中的前端特征跟踪和闭
<正>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这些体育活动不仅是多元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种多样的文化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成为人们健身和娱乐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实现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态传承,便成为中华儿女面临的重要任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是宫祥辉、孙明和等人的著作,于2014年7月由新华出版社出
期刊
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在弱纹理的结构化场景下,如何使定位结果更加精确,并生成满足物体识别、避障以及路径规划的三维地图逐渐成为领域内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目前,SLAM系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光照条件变化、快速运动等因素引起的特征丢失,二是在人造结构化场景下,纹理缺失导致系统无法有效提取特征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建图)技术是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关键的技术之一,在智能移动机器人导航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语义SLAM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是高级人机交互和实现智能决策的基础。本文为解决二维激光SLAM大场景和相似环境下容易出现累计误差和定位难,以及纯视觉SLAM在鲁棒性差,局部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单线激光、双目相机
达斡尔族民歌是北方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性、地域性文化艺术特质。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新时代做好其活态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达斡尔族民歌活态传承的现状进行剖析,并探讨活态传承多元化策略的可行性,进而从丰富民歌活态传承表现形式、完善民歌活态传承保障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传承策略研究,其主旨不仅在于对民歌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挖掘民歌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并将其发扬光大
在过去的20年里,基于视觉的三维稠密重建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在许多场景中实现了新的应用,如汽车的自动驾驶、考古现场的复原、VR场景的定位和建筑物的损毁鉴定等。然而,尽管该领域发展迅速,仍存在许多待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户外场景的大规模重建以及动态物体追踪在现实应用中至关重要。在现有的解决方案中,基于单目相机的视觉同步定位与构图技术(Visu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正>小时候,我生活在位于雷州半岛的灵界村。一进入四月,村中田间地头的杂草便茂盛起来。这些杂草的生命力很强,它们大片大片地生长着,随处可见。但对忙碌的乡亲们来说,杂草再多、再茂盛,基本也是视而不见的。但父亲不一样,他喜欢各种花草,杂草也不例外。而且,他读过一些介绍花草知识的书,也懂得一些种植技术,因此见到植物就格外亲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