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历程中,意识形态经历了词性色彩的转变,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发展为与虚假意识形态相对应的科学意识形态。利益关系人类社会的一切内容,科学的利益内涵是探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历程及其科学性的重要前提。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利益始终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正是对利益的关注使得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转变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但是,长期以来对利益概念的界定往往只是对其特殊性的定义,这种定义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导致利益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脱离,甚至追求利益一度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盲目性的表现,被排斥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外;此外,对利益的误解,也导致了对当代中国社会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关系的错误认识,使得相当数量的人认为当代中国存在意识形态一元指导与社会经济多元发展的“两张皮”现象,甚至认为这一现象实质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脱离,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违背。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对利益范畴进行科学规定,恢复利益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应有面貌,并以此为基础,探寻利益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明利益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立足时代实践,阐明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利益的密切关系,论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坚持和发展,直面回应各种错误认识。本文通过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文献研究法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科学规定利益范畴,综合多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文献资料以及诸多以意识形态为主题的著作,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掌握意识诸形态背后的隐藏动因,为以利益为视角阐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奠定研究基础。论文第一章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研究可行性分析。以唯物史观分析利益内涵的变迁,在此基础上对利益范畴进行了科学规定;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分析,阐明意识形态使用色彩转变的过程,指明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现实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利益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的可行性分析。论文第二章以利益为线索分析了马克思思想转变过程和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本章分析了马克思生活时代,社会思想领域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继而分析了马克思通过对现实利益的深入接触,逐渐摆脱德意志意识形态,确立崭新历史观,并在新历史观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化发展过程。论文第三章以利益为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利益与社会结构各部分的关系分析,指明利益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并以利益为媒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论文第四章回应社会现实问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实践的内在统一关系。本章通过概述社会上存在的对一元意识形态指导和多元经济发展关系的错误认识,阐述其形成背景及原因;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关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现实利益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从而直面回应对这一关系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