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余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大力推行,教师和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与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毋庸讳言,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又因为古诗词的写作年代久远,作者的生活环境与现代社会不同,遣词用句与今时今日也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就造成了,古诗词中的精华部分难以被顺利地解读与感知,也正因如此,近年来关于古诗词的解读与教学,不仅成为一线教师,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古诗词中张力结构的探析,寻找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文本解读的新途径,学生感悟诗情画意的新体验。在此,笔者借鉴自新批评流派的张力概念,活用曹明海教授的文本多层次结构,融合于中学古诗词的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中,统称之为“古诗词的张力结构”。古诗词张力结构指的是,存在于古诗词的形式层、再现层、表现层[1]中,文本的字面意义与外延意义之间所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换句话说,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不仅局限于古诗词的一字一句之间,而是贯穿于整首作品的各个角落,在阅读古诗词时,通过反复诵读、品词赏句、逻辑想象等手段,文本的各种意义被激发出来,生发出一股股情感、画面、哲思的风暴,读者在这片无尽的汪洋大海上,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触其意,使古诗词有了自由驰骋的审美空间。在论文的第一个部分中,主要探讨了古诗词张力结构的含义与研究意义。首先,在古诗词张力结构的含义中,分别梳理了新批评理论中张力概念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明晰了在古诗词中张力结构的含义。其次,在探讨古诗词中张力结构的研究意义时,分别从克服古诗词教学的思维隋性、拓宽古诗词文本的审美空间、拉近文本内涵与学生的距离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论文的第二个部分中,主要集中在探析中学语文古诗词中张力结构的存在方式和审美效果上。首先,古诗词中张力结构的存在方式分别是:语体之间的张力结构、语象之间的张力结构、语义之间的张力结构。其次,古诗词中张力结构所产生的审美效果包括:涵咏中的音乐美、想象中的时空美、感悟中的哲理美。在论文的第三个部分中,主要探讨了古诗词中张力结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体应用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进行古诗词解读时,根据古诗词的张力结构的存在形式,可以精读细思,品味炼字炼句;融情入境,探索意象之妙;纵览全局,领会谋篇立意。其次,在解读完文本后,教师可以古诗词张力结构的解读成果,结合古诗词张力结构所产生的审美效果,组织课堂教学:依情含韵,体会音乐之美;请君入画,共赏画面之美;踏字寻路,体验哲思之美。在论文的第四个部分中,主要探讨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张力结构应用应注意的三个问题:避免文本理解的碎片化、杜绝知识传授的复杂化、注意语言教学的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