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讲解是博物馆教育中悠久而又重要的一个领域,因其特有的灵活性、互动性,以及丰富的情感传递,长期以来在博物馆教育中扮演着难以替代的角色。而人工讲解的重要基础与教育职能的重要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讲解词”来体现的。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一背景下,博物馆的人工讲解不再是展览内容的“复读机”,而是应当扮演博物馆与观众之间认知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讲解是博物馆教育中悠久而又重要的一个领域,因其特有的灵活性、互动性,以及丰富的情感传递,长期以来在博物馆教育中扮演着难以替代的角色。而人工讲解的重要基础与教育职能的重要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讲解词”来体现的。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一背景下,博物馆的人工讲解不再是展览内容的“复读机”,而是应当扮演博物馆与观众之间认知上的、情感上的沟通“桥梁”。因此,理解不同类型观众对于讲解内容的需求、建构博物馆讲解词的分众化表达体系,成为博物馆人工讲解在“21世纪博物馆”背景下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型的典型特征与重要前提。基于此,本文致力于探索博物馆讲解词的分众化问题。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博物馆观众对讲解内容、形式与情感的期待与兴趣,建构博物馆讲解词分众化的需求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讲解词撰写机制与讲解员预约机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以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的《文韵齐鲁——山东大学文物考古成果展》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捕捉观众对该展览人工讲解的期待与兴趣,来形成该展览背景下讲解词的分众需求体系。结果显示,观众的年龄差距、兴趣程度与知识水平,对于讲解词的需求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基于此,本文认为,开展讲解词分众研究对于提升人工讲解在博物馆教育中的角色与价值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健全更符合观众需求的讲解词撰写机制与讲解员预约机制。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我要的是葫芦》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好心劝告,他也不以为然,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它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文章语言朴
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发布,国内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近些年,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少企业在自顶向下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时,逐步地实施了ERP、CRM、SCM、PLM等企业上游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但对于车间的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多数企业却还是一片空白。车间的生产执行情况如同一个“黑箱”,不能及时的反馈到
从传统出版及传统纸质出版物的维度观照年鉴,年鉴不应归于书籍而应归于期刊。年鉴自身的某些特殊性使其成为连续出版物中的异类。年鉴的编纂活动呈现出工作者身份的双重性、基础稿源的局限性、既成体例的规定性、传播路径的单向性等特点。
当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岗、课、证”融通的课程属于学历证书重要组成部分。“岗、课、证”融通视野下的专业课程开发路径研究,是解决目前普遍存在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不够、课程内容定位不清晰、过分追求全面等问题的重要路径。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专业课程教学需基于“工作岗位”标准和职业证书标准,重构课程模块,设计教学任务,使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标准、职业证书标准相
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质,增强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本文以400名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已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偶尔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但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对生命教育素材的利用不足、引导方法不恰当、教育深度不够等问题,特别是教学中涉及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秋水仙碱、秋水仙胺和秋水仙碱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方法。试样用经正己烷饱和的甲醇-乙腈(1:1,V/V)混合溶剂超声提取,蜡基类样品经正己烷溶解分散后提取,膏霜类样品在提取液中加入乙酸铵以改善样品乳化情况,提取液离心过滤后,以5 mmol/L乙酸铵(含0.1%甲酸)-甲醇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超高效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人教A版新教材中,数列由原来的必修变为选择性必修,难度有增加的趋势,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题也对数列的考查加大了难度.高三的复习课对数列结构中的规律性的探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教材中研究了两种基本的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有求和公式,对于非等差、非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没有专门的求和公式可以用,只能转化为两个基本数列或者通过正负相消来求和.
《叶圣陶二三事》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略读",即通过前三个单元的"精读"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略读的阅读策略去广泛阅读同类文章。但是研究7则关于这篇文章的课例发现,仍存在很多误区:一、教学目标泛泛,没有抓住单元导读和文本体式;二、教学内容繁杂,没有正确预设学情;三、没有打通认知壁垒,没有构建教读课文应有的"样本"选文功能。基于此,《叶圣陶二三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