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在废旧沥青路面混合料(RAP)方面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加工后的循环利用,但是利用面窄,直接用作路基填料的研究较为少见。RAP的直接利用,可变废为宝,基于此想法,本文通过试验来探究RAP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力学特性,为以后RAP作路基填料使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对比分析常见的线性粘弹性模型及非线性粘弹性模型的特点,选择适用的模型为后文求解RAP蠕变模型提供理论基础。由虎克体和牛顿体组合而成的模型所能表征的只是线性蠕变,有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材料多表现出非线性粘弹性特征,而幂函数型及双曲线型模型对于非线性蠕变特征的描述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本文选择考虑从非线性粘弹性来求解适用于描述RAP蠕变特性的模型。2、基于室内土工试验,探究了RAP的基本物理性质压缩特性及渗透特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可将RAP归类为级配良好的砾类土,易于压实,而且RAP具有与黏性土类似的击实特性;初始孔隙比越小,RAP的压缩模量越大,可提供的承载力越大;在高质量压实状态下,RAP的渗透系数一般大于0.01cm/s,可以作为良好的路基填料。3、通过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分析了RAP的应力-应变特性及强度的影响因素。CD试验结果表明:RAP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明显的非线性性质,试样在剪切过程中表现出应变硬化特征;随着温度的升高,RAP中老化沥青的粘结性增强,从而使得其粘聚力变大,但内摩擦角保持不变,因此指出,RAP若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应该选择在夏季施工;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出发生破坏时偏应力与有效围压、击实温度的关系式为(σ1-σ3)f=3.3σ3’+1.39T+19.1,且破坏偏应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可较好的吻合。4、通过三轴蠕变试验,研究了有效围压及偏应力水平不同条件下RAP的蠕变特性,推导适用于RAP的蠕变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未发生破坏的蠕变阶段有两个:初始阶段蠕变变形迅速增长,蠕变速率随时间增长而减小;第二阶段,蠕变变形速率基本保持不变,蠕变大小逐渐趋于稳定。发生蠕变破坏的RAP则增加了一个加速蠕变阶段,蠕变变形迅速增大直至试样发生破坏。双曲线模型能较好的描述(?)=0.4的应变-时间关系,而Mesri模型则能更好的描述(?)>0.4且未发生破坏条件下RAP蠕变应变随时间的增长变化;发生破坏阶段的RAP蠕变由多项式描述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