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初探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x19880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小麦的氮效率对于保持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小麦的氮效率,除加强氮肥的科学施用和管理外,通过选用氮高效的小麦品种也是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不同基因型小麦在氮效率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然而,其差异机理并不清楚。揭示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差异的内在机理对选育氮高效小麦品种,最终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土培盆栽试验,设置了低氮(不施氮)和高氮(0.3gN/kg土)两个氮水平,以洛麦1号、小偃107、郑麦9023、豫麦18、小偃22和小偃6号等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分
其他文献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由于其再生能力差,小麦却是遗传转化成功较晚的一个粮食作物。至今为止,小麦遗传转化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小麦类型多样,种质资源丰富,再生能力必定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首先以376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比较不同基因型小麦愈伤组织的多项生理生化特性,根据小麦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差异,初步选定与小麦再生能力相关的指标;其次,以筛选的三个高频再生小
学位
小麦磷缺乏是限制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锌、铁等微量元素缺乏症困扰着全世界约30亿人口,因此挖掘磷及锌、铁高效种质资源、培育磷及锌、铁高效品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措施。在本研究中,我们以47份人工合成小麦和107份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小麦为实验材料,采用土培和水培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磷及锌、铁效率的筛选,并对筛选出的磷高效材料磷效率的生理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果:在苗期有
学位
BNS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是河南科技学院利用52-24小麦与BNY-S杂交得到的,可能在未来小麦杂交育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探究BNS的育性稳定性、恢复性、与732A的关系及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采用BNS分期播种、BNSB与BNS杂交、BNS与680个常规品种(含732A的99个强恢复系)测交、BNS与YS型温敏雄性不育系732A正反交、对BNS和732A花粉发育时期中两个育性相关基因TA1和
学位
本文以小麦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局部根区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及养分吸收规律以及氮素形态、钙和外源一氧化氮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了钙和一氧化氮在提高小麦抗旱性中的交互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胁迫使小麦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即株高、根长、干物质积累量、相对含水量等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矿质养分的含量及积累量也下降。中度胁迫(水势约-0.5MPa)下局部根区供水可显著促进小麦生
学位
普通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普通小麦开花时,浆片吸水膨胀,使内外稃撑开,这时花丝急速伸长,花药伸出颖壳并裂开,花粉散落进行授粉。一般普通小麦品种开颖小花可以占到总小花数的60%-95%,普通小麦几乎全为这一形式的正常开花授粉,普通小麦完全闭花授粉是非常罕见的性状,完全闭花授粉能很好的保持小麦遗传种性、增加小麦穗部的生物和非生物协迫抗性,同时,小麦闭颖授粉也是转基因小麦防止外源基因漂移最安全、最经济的防
学位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干旱胁迫加剧,而水分是影响作物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气候变化导致的较高大气蒸发量给农业带来了不可预知的危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减少水分胁迫,提高作物产量,通常采用不同的集水保水技术,其中不同方式覆盖是一种常见的措施。华北地区及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国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主要产区,然而这些地区的年降水量长期分布在400至650mm范围,其中65%的降水集中在玉米生长季,而
学位
本学位论文以黄土旱塬春玉米为对象,通过在长武国家农业生态试验站安排的2年田间试验,主要验证以下假设:(1)不覆盖、覆砂及覆膜栽培春玉米农田水分利用及农田水分平衡不同,而且与施氮量有关;(2)与不覆膜栽培相比,在等量施氮下全膜双垄沟覆盖春玉米栽培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会更高,但因覆盖会减少水分蒸发的无效损失,因而对土壤水库影响不大。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证明以上假设的正确与否,为黄土旱塬高产高效春玉米栽培体
学位
利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光温敏雄性不育作为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不仅可以通过广泛的恢复系来筛选强优势组合,而且可以通过异地穿梭育种实现“一系两用”,简化育种程序、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已经在实践上取得初步成功,湘杂油5号、赣两优2号等两系杂交油菜的推广应用,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是有关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的基础研
学位
陕西关中平原是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玉米秸秆还田后种植小麦是作物秸秆管理的主要方式。以优化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小麦养分管理,实现作物增产和肥料增效为目标,本文采用尼龙网袋与15N同位素交叉标记法,设置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不施氮和施氮两个处理,研究还田秸秆的氮释放及对土壤供氮和小麦氮吸收的影响。同时,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同的氮肥用量(0、84、168、252和336kg N/hm2)水平,
学位
氮素和硫素均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矿质营养元素,其在作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功能以及产量品质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探明陕西关中地区氮肥和硫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硫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陕西省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进行试验。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单因素硫肥试验)和中心点旋转组合设计(氮硫互作试验),通过连续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