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归纳总结工序能力指数及相关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质量波动损失函数以及一个改进的工序诊断费用函数。这将有助于分析质量波动引起的工序质量与质量损失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帮助了解工序控制的统计指标和定量化的质量成本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考虑到工序能力指数对工序质量的预防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效率的提升的事实,建立了一套基于工序能力指数的抽样方案的确定方法。在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谱分析方法对生产产品的质量特性数据进行周期划分的前提下,建立了工序能力指数与抽样样本容量和不合格品率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以将工序能力指数的质量判断规则进行推广,以此推出某一批量下的抽样样本容量和合格判定数,从而能够得到由此确定的抽样方案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某一工序能力指数适用何种抽样方案。
本文认为进一步的研究中在小批量生产条件下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正态性统计修正问题,以确保该理论能够符合生产实际。同时,由于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不同加工项目间的联系(如定位关系、粗精加工关系等),因而涉及到多变量的工序能力指数分析,也是有意义和实际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