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长久以来存在生产资金筹集困难的境况。尽管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和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意识不断加强,中小企业资金筹集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值得高兴的是,我国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的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10月23日开始运作。创业板成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筹集资金的一个崭新渠道,同时也为风险投资提供新的平台,对企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1年末,在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增加到280余家。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在创业板获得融资资格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我国对申请在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中小企业在企业性质、经营年限、公司规模、股本总额和企业成长性等方面都设定了一定的条件。这些限定条件无疑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难度,同时也迫使企业的管理层产生对财务报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此外,对于发展20多年主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时采用盈余管理行为,刚刚起步的创业板更是无法避免。首先,本文在阐明国内外盈余管理研究文献后,对IPO盈余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其次,结合创业板的特点,本文采用引入预收账款后扩展的Jones模型,同时与Jones-CFO模型相结合,选取2010年在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87家样本公司2008年-2011年财务数据,根据企业IPO以前与IPO以后业绩表现推测其是否有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IPO前后盈余管理的情况,进而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本文针对理论基础和实证分析结果,对减少创业板上市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