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反智现象在我国网络媒介中出现频率颇高,成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互联网传播样态和互动模式,甚至逐步演化成一股思潮。在这股思潮中,“烟酒僧”、“博士垢”、“叫兽”等污名化词汇与知识分子如影随形,“专家说”遭到条件反射式的质疑与反抗,“反智段子”被广泛认同并转载……这种文化狂欢的参与者不只有大众,作为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媒体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也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反智的潮流。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消费主义的兴起,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格局被彻底改变。大众获得了一个与主流意识形态和传统精英话语面对面抗衡的广阔平台,而媒体也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沦为大众需求的盲目满足者。我国网络媒介生态中出现的反智主义现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精英话语权被瓦解或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的问题,而是在这种现象中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价值的质疑与践踏、对知识分子的肆意误读与颠覆。知识及知识分子的异化必将导致整个社会文化价值观失衡,最终造成社会人文危机。因此,反智现象不是网络传播中的一种简单样态,其背后涉及复杂的传播机制和深刻的社会根源。本文以反智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以及互联网中媒体、信息、受众的互动机制,全面归纳反智现象在网络媒介中的呈现形态。同时,从权力、资本、阶级三要素着手,理解这种文化现象得以流行的原因,试图阐明催生反智现象产生、流布的社会因素,从而为审视当下传播生态中正在发生的新现象提供一种更综合、更与时俱进的观察角度。本文的主体部分包含三大方面: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阐明了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共四章。第一章是“反智主义”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根据国家、学科领域的不同,对“反智主义”的概念进行梳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本研究中“反智主义”的概念范围,并将“反智主义”与“民粹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易混淆概念进行辨析。第二章对反智现象在网络媒介中的呈现形态进行了深入解读。在这一章中,笔者根据网络传播中媒体、信息、受众的互动机制,依次剖析媒体主导下的反智现象、受众主导下的反智现象、生产与消费互置的反智现象,分别审视不同主体主导下的反智现象特征。在媒体与受众两大主体中,受众是反智现象的主导力量,因为他们第一次获得了曾经不敢奢望也无法企及的话语权、信息传播渠道,于是迫不及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反抗传统权威;而媒体作为迎合大众需求的文化生产者,对反智现象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章对网络反智现象蔓延的原因进行探析。笔者从权力、资本、阶级三要素着手,将网络中的反智现象放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解读。第四章由浅及深依次从三个维度对反智现象进行反思。首先是对知识传播模式改革的思考,其次是对传播技术与社会文明这一古老话题的思考,最终是对建立一种相对守恒文化价值观的思考。结论是本文的升华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