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十世纪到十九世纪末,维持中国与越南两国政府之间关系的是一种特殊的朝贡与册封的宗藩关系:即越南奉中国为宗主国,定期向中国朝贡,国王受中国册封以维护其合法的统治地位,但对越南的内政外交很少加以干涉,这种宗藩关系直到1885年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才宣告结束。十九世纪的中越宗藩关系,是中越宗藩关系发展的最后一段时期,也是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由宗藩体制向近代外交体制的转型时期,经历了从确立、发展到解体的演变过程,内涵最为丰富,能够较好地体现中越宗藩体制最后阶段的发展脉络和特征。近代以降,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明治维新后崛起的日本的侵略和扩张,传统的宗藩体制在延续原有的朝贡往来的政治关系基础上,又把中国和越南等藩邦联系起来,共同抗击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侵略扩张的步伐,延缓了各国的殖民地化进程。本文关于十九世纪中越宗藩关系演变的阐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十九世纪初期中越宗藩关系的密切和良好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越南也处于新旧阮氏政权交替的动荡时期,但两国之间的宗藩往来密切,双方的官方政治关系不断加深。第二部分,十九世纪中期中越宗藩关系的低迷和中断阶段。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列强对中国和越南的侵略活动接连不断,再加上两国国内政局的动荡,尤其是清朝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使中越之间朝贡的贡道受阻,因此在1853-1869年间,中越宗藩关系曾一度中断。第三部分,十九世纪末中越宗藩关系的逐渐消亡和解体阶段。在中法战争前夕,中国就越南问题与法国交涉,双方为共同抵御西方侵略者加强政治联系和交往的阶段。法国在派使者与清政府进行谈判的同时,加紧对越南的侵略,并把战火烧到了中越边境,于1883年挑起中法战争,清廷软弱求和未果,迫于舆论对法宣战。尽管中国军队取得了镇南关大捷,重创了法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清政府妥协求全,与法国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中法新约》,彻底输掉了这场战争。中越宗藩体制完全崩溃,中国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权。第四部分,十九世纪中越宗藩关系解体的原因及对中越两国的影响,总体来说,与列强侵略和中国宗主国实力下降无力维护宗藩关系有关。中越宗藩关系解体后,中越两国政局更加动荡,同时中越宗藩体制的解体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宗藩体制,西方殖民者对亚洲各地区的侵略更加的肆无忌惮。综上所述,虽然宗藩体制客观上对于抵制外国侵略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它本质上终究是一种不平等的封建国际关系体系,必将随着清王朝国力的日益衰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而彻底瓦解和崩溃,并被新的外交体制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