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态局部化的耦合悬臂梁质敏机理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类社会及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在环境监测和生化医学等领域的雾霾、流感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实现对有害气体分子、细菌、病毒等微小质量的高灵敏度检测,对于预防疾病、改善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MEMS技术在传感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微悬臂梁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微小质量的传感检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悬臂梁利用频率偏移的方法,难以满足对微小质量的高灵敏度检测要求。因此,本文研究了基于模态局部化的耦合悬臂梁质敏机理,提出了基于振幅变化的灵敏度评价新方法,实现了高灵敏度皮克级质量检测。建立了耦合悬臂梁结构的弹簧-质量-阻尼模型,分析了系统的模态局部化振动特性,研究了外界扰动对系统谐振特性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基于振幅变化的灵敏度评价新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表明系统的耦合因子κ(=k_c/k)越小,灵敏度越高。提出了可反映耦合悬臂梁结构振动能量分布不均匀程度的模态局部化参数,实现了对模态局部化程度的量化分析。研究了耦合悬臂梁结构受到质量扰动时,耦合因子与转向曲线的关系,发现耦合因子越小,转向点区域的模态变化越剧烈,悬臂梁的振幅变化越明显,有利于提高微小质量的检测灵敏度。通过设计优化耦合悬臂梁结构,实现系统的弱耦合。通过分析质量扰动对耦合悬臂梁结构谐振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感应梁对振幅变化的作用机理,确定了边梁(No.3梁)作为感应梁以增大振幅变化。研究了单独激励非感应梁和整体激励耦合悬臂梁结构等激励形式对系统模态局部化及振动响应的作用机理,分析了不同的激励形式对系统谐振频率、振动模态和振幅变化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整体激励作为实验方案的激励形式,以获得较大的振幅变化,提高灵敏度。设计了MEMS工艺并加工制作了耦合悬臂梁结构,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在感应梁的自由端成功施加了8.8pg的两个聚苯乙烯微粒作为扰动质量,通过实验分析实现了耦合悬臂梁结构对皮克级质量变化的检测。通过仿真进一步探究了耦合悬臂梁结构谐振特性随扰动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基于振幅变化的灵敏度及线性范围,其灵敏度相比传统的频率变化提高了2~4个数量级。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应用耦合谐振子结构实现微小质量的高灵敏度传感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面光源照射下的三维场景全局光照绘制是目前3D图形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全局光照算法主要分为三类:光线跟踪算法,辐射度算法和光子映射算法。其中光线跟踪算法是目前较为
定位技术在军事及民用上运用广泛,例如用于战场地面探测的美国沙地直线系统,就是运用各类传感器收集声音、地震动等信号,在保证隐蔽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入侵目标的探测、分类
各行业应用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对传统数据计算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Spark作为一款内存计算引擎,具有流处理、机器学习、图挖掘和结构化查询等多种计算
一些四元数子空间分析算法已于近期提出,然而这些算法对四元数非线性信号的处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为此,本文将把核技术引入到四元数子空间分析领域,提出两种四元数非线性
SLAM(同时定位与建图)算法已经应用到了智能机器人、无人机、AR/VR、无人驾驶等领域中,但当前的SLAM算法在运行速度、相机轨迹精度和鲁棒性等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SL
生产调度在企业生产管理中一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调度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安排,对一个或多个目标进行优化。调度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企业制造
目标检测算法是养殖场智能视频监控的基础。针对基于YUV、RGB、LBSP和纹理等传统特征的目标检测算法的检测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传统监控视频处理技术,研究基于CNN
近年来,我国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日益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构建城市暴雨洪水模型对城市洪水预警预报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本世纪以来,传感器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其在宇宙探测、深海探测、深地探测等科学研究、医学器械交通运输工具智慧生活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压电式传感器,因可以将机械能转
预期是人类信息处理的一个基本方面,近年来,大量实证研究在语言加工领域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证实了这一假设。研究表明在语言加工过程中理解者能够对即将出现的词的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