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宇宙形象——以《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和《李尔王》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go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坛绚丽多彩,群星荟萃,涌现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杰出诗人。他们从自身所处时代的宇宙图景,即”毕达哥拉斯-托勒密宇宙论”或”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论”中摄取了纷繁而瑰丽的宇宙意象,来构建诗歌的内容、形式、主题和结构,赋予其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莎士比亚无疑是这一时期诗歌星空中最闪亮的一颗,他在其诗剧尤其是悲剧中运用了大量的宇宙意象,比如以太阳为代表的天体意象,以暴风雨为代表的天气意象,以及以植物为代表的花园意象。本文拟分析莎士比亚的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和《李尔王》当中的三重宇宙意象,以及大宇宙和小宇宙—人之间的类比,从而探究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天人对应观念。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着重分析三部剧中以太阳为代表的天体意象,包括七大行星,恒星,流星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相信,天上的星体支配着人的命运。莎士比亚剧中的日食,月食、流星等月上世界的一系列天象,预示着月下世界中秩序的丧失引起的混乱,表明了人,尤其是身处高位的人的互相斗争会给自身以及家庭和社会带来悲剧。  第二章着重分析莎士比亚悲剧中以暴风雨为代表的气象意象。根据传统宇宙论,天气变化是大宇宙中水、火、气、土四种元素互相斗争引起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小宇宙—人的内心世界中四种体液的互相斗争所引起的情感变化。因此,暴风雨象征着人的内心情感的斗争,正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的情感,例如愤怒、恐惧或欲望等支配着人的行动,推动着悲剧中情节的进展。  第三章着重分析以植物为代表的花园意象。在传统宇宙论中,诗人用植物的生长功能来象征人的肉体。正如花草都逃不过镰刀的收割,人也摆脱不了时间的侵蚀,必须经历由生到死的轮回,这是宇宙的法则。莎士比亚剧中的植物意象的生长,成熟,死亡的过程对应着人的生命历程,体现了人的生命的短暂性及可朽性。  总之,莎士比亚对宇宙意象的运用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天人对应”思想。人们通过对大宇宙—自然和小宇宙—人之间关系的认识,来探索人的本质。人是宇宙的中心,处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既有神性又有兽性。只有通过追求爱和理性,人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得到自我救赎,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知识的强烈追求,以及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人文主义精神。
其他文献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空壳名词以及它们在学术语篇中的功能,即,语篇联系功能和信息聚焦化功能。德国语法学家施密德提出“空壳名词”这一概念,并对其作出了阐述:“空壳名词”概念的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与海明威,福克纳并列,被称为美国现代小说的三大巨头。作为一个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认为,既然没有理性可言,人类不过是在贪
爱伦坡笔下的短篇小说不乏诡谲惊悚的篇章,其中犹以小说中的活埋之惊骇而动人心魄。无论是《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在暴风雨夜的地窖中爬出的玛德琳,还是《阿芒提拉多酒桶》中从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当代杰出的享有国际声誉的加拿大作家。作为加拿大的文学女王,她著作颇丰,题材各异,包括诗歌、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及文学评论。她的作品的主题主要集中
从文言文到传统白话文,直至现代标准汉语,汉语历行已久。文言文居于正宗地位,白话文“不登大雅之堂”,长达两千多年。汉语和英语接触,过去三百年汉语发生的变化远远多于文言文从秦
批评话语分析也叫做批评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有关话语分析方法的学科。1979年,Fowler等人主编的《语言与控制》一书出版了,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的诞生。V
人们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在实施“说话”这一行为的同时也在通过语言在做施事行为,“言即行”。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并不总是采用直接或正面的表达方式去表
2012年China Joy期间,虽然著名的电竞外设品牌赛睿并没有自己的展台,但是这并不代表这家丹麦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忽视。相反,今年赛睿的一些列动作(旗舰版Sensi鼠标以及价格更便宜的Sensi raw和Kana的发布)似乎表明着他们将会渐渐发力中国市场。  本刊记者在CJ期间专访了赛睿全球副总裁赵瑞芬女士,从他的回答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赛睿对未来市场的动作。  《电子竞技》杂志:这次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