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坛绚丽多彩,群星荟萃,涌现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杰出诗人。他们从自身所处时代的宇宙图景,即”毕达哥拉斯-托勒密宇宙论”或”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论”中摄取了纷繁而瑰丽的宇宙意象,来构建诗歌的内容、形式、主题和结构,赋予其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莎士比亚无疑是这一时期诗歌星空中最闪亮的一颗,他在其诗剧尤其是悲剧中运用了大量的宇宙意象,比如以太阳为代表的天体意象,以暴风雨为代表的天气意象,以及以植物为代表的花园意象。本文拟分析莎士比亚的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和《李尔王》当中的三重宇宙意象,以及大宇宙和小宇宙—人之间的类比,从而探究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天人对应观念。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着重分析三部剧中以太阳为代表的天体意象,包括七大行星,恒星,流星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相信,天上的星体支配着人的命运。莎士比亚剧中的日食,月食、流星等月上世界的一系列天象,预示着月下世界中秩序的丧失引起的混乱,表明了人,尤其是身处高位的人的互相斗争会给自身以及家庭和社会带来悲剧。 第二章着重分析莎士比亚悲剧中以暴风雨为代表的气象意象。根据传统宇宙论,天气变化是大宇宙中水、火、气、土四种元素互相斗争引起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小宇宙—人的内心世界中四种体液的互相斗争所引起的情感变化。因此,暴风雨象征着人的内心情感的斗争,正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的情感,例如愤怒、恐惧或欲望等支配着人的行动,推动着悲剧中情节的进展。 第三章着重分析以植物为代表的花园意象。在传统宇宙论中,诗人用植物的生长功能来象征人的肉体。正如花草都逃不过镰刀的收割,人也摆脱不了时间的侵蚀,必须经历由生到死的轮回,这是宇宙的法则。莎士比亚剧中的植物意象的生长,成熟,死亡的过程对应着人的生命历程,体现了人的生命的短暂性及可朽性。 总之,莎士比亚对宇宙意象的运用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天人对应”思想。人们通过对大宇宙—自然和小宇宙—人之间关系的认识,来探索人的本质。人是宇宙的中心,处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既有神性又有兽性。只有通过追求爱和理性,人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得到自我救赎,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知识的强烈追求,以及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人文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