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半细毛羊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fy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绵羊基因组中2号染色体上的13个微卫星(Microsatellite)标记(OarFCB0226,BMS0887,BMS1341,BMS678,BMS1591,OarCP0079,OarFCB20,BMS1126,BMS2626,BM6444,BMS0356,BMS2113,OarFCB11),对凉山半细毛羊群体在这13个微卫星标记座位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微卫星的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的杂合度(Heterozygosity)进行了分析,并对微卫星标记应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3个微卫星标记在凉山半细毛羊群体中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11.1个等位基因(5~18个),13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09(0.309~0.825),平均杂合度为0.504(0.408~0.549)。微卫星的多态性和Genbank中的结果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实验群体和群体大小的差异所引起的。 凉山半细毛羊不同群体的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所计算的群体内较高的杂合度表明其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这些结果与根据形态学及育种历史等进行的预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微卫星标记适宜于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是畜禽遗传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有效分析手段。各群体由不同微卫星标记所反应的群体杂合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对于整个群体而言,微卫星标记BMS1591检测出的结果H=0.052,而用微卫星OarFCB20检测出的结果H=0.863,说明采用少量的遗传标记进行群体杂合度的检测,其结果并不一定能够反应出群体的真实情况,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应对使用的分子标记进行适当筛选,并尽量研究更多位点的变异,以获得基因组遗传变异更加全面的信息。在畜禽育种工作中,对数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MAS)的首要工作是寻找与决定某一性状的QTL相连锁的各种多态性好、重复性好的分子标记,本实验也为凉山半细毛羊群体一些重要生产性状的QTL定位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试验研究了异亮氨酸对生长中期草鱼肉质以及鳃屏障功能的影响,并确定了生长中期草鱼对异亮氨酸的需要量。试验选择平均体重256.8±3.8 g(P>0.05)的健康草鱼540尾,平均分为6
硫酸软骨素是来源于动物软骨组织的一类重要的酸性粘多糖。本试验以羊的软骨为原料,选择最佳的生产工艺来提取,并以小白鼠为试验动物,研究其降血脂和抗氧化的保健功能。 试验一:以羊的气管为原料,采用稀碱-浓盐工艺法提取,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20%的NaCl浓盐浸提,期间用NaOH不断调节pH值。得出,在40℃提取,90℃盐解,酒精浓度为70%时,产品质量合格。将第一次沉淀物重新溶解后再沉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5个猪群(正虹种猪场长白、大白;益阳农科所种猪场杜洛克、长白、大白)PRL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根据这两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各群体的基因频率,并分析
本研究通过三个试验研究了蓝孔雀对日粮营养物质消化利用性,并探讨了蓝孔雀日粮适宜的粗蛋白质和能量水平。 试验一 蓝孔雀与火鸡和公鸡对粗蛋白质、能量、粗脂肪及纤维的
本实验以环县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区种植不同年限的沙打旺人工草地植株及土壤为研究材料,在2003年整个生长季内,分别于返青期、分枝期、盛花期和枯黄期对一龄、三龄和五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