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传佛教作为世界佛教的三大流派之一,中国佛教的三大支系之一,历史悠久。在我国,藏传佛教信仰地区主要分布在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信众的民族分布表现为藏族、蒙古族、土族、羌族、裕固族、纳西族以及部分汉族。尤其是藏族,藏传佛教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塑整个藏区社会,影响着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曾经形成“政教合一”的制度形态。藏族人民已成为藏传佛教的社会载体,而藏传佛教亦成为藏族人民精神与行为的导向。民主改革以后,藏区得以实现“政教分离”,党和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宗教自主自办的原则,藏传佛教寺院进入改革阶段。如今,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政治体制,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对于藏传佛教,改革的要求也进一步具体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追溯历史,回顾了藏传佛教寺院在民主改革以前、民主改革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大革命后三个阶段在管理组织与人员设置、财务管理、僧人的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宏观上描述了藏传佛教寺院管理的基本情况。随后以雍和宫和松赞林寺为例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将寺院的管理具体拆解为:管理组织与人员设置、制度建设、财务管理、佛事活动管理、僧人管理五方面的内容,总结出雍和宫和松赞林寺在适应社会变革过程中的转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了雍和宫与松赞林寺在寺院管理模式上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并行、“以寺养寺”要求下发展寺院景区、僧人学经内容形式多样化的三个相似点,分析出松赞林寺民管会康参互选、“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和雍和宫财务管理制度的公开与透明的三点创新。就两寺寺院管理模式总结出藏传佛教寺院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在寺院管理理念方面,由传统的“人治”向“法治”转变;在寺院管理核心方面,从“以神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集权统治”向“民主治理”的转变。在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模式现代转型的启示:政府依法管理,寺院自主调试,即以宗教法规规章为准绳,实现寺院管理制度的自主调试;与政府进行良性互动,协调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资源;“以人为本”理念进入寺院,推动寺院、僧人、信众建立民主的多向互动关系。最后,提出藏传佛教寺院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两点不足:现代宗教服务目标定位不高、现代监督系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