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文训读法作为古代日本人读解汉文的一种方法,在日语的发展以及日本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江户时代,以《水浒传》为首的中国白话小说大量传入日本,使用汉文训读逐语译的形式对白话小说进行的训译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关于汉文训读的研究成果数量尚少,但涉及佛教经典、汉诗、儒家经典等多个方面。然而,关于白话小说的训译研究则非常稀少。因此,本文以白话小说《水浒传》训译本中语气助词的译法为研究对象,以平冈龙城的《标注训译水浒传》为语料,使用文献学与计量语言学的方法,从微观角度对白话小说的训译情况予以考察。第1章中,首先探讨了《标注训译水浒传》中语气助词的分类、数量等。其后,从“文言语气助词”“白话语气助词”“连用语气助词”等三方面,结合例句,对其译法予以具体考察。第2章中,对《标注训译水浒传》中语气助词训译情况的特征与问题点进行探讨。认为其有“译法多样化”“训读与意译的交错”“文语与口语的融合”“敬体与简体的并立”等特征,亦存在“语气助词的误译”“标点符号的误用”“送假名标注的混乱”等问题点。第3章中,对白话小说的传入与训译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相关研究今后的展望等进行了探讨。认为白话小说的传入与训译或许在客观上对传统的汉文训读法与日本和译的发展产生了某些影响。其后,对目前国内汉文训读的研究情况与相关研究今后的展望亦稍有涉及。最后,对以上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及,《标注训译水浒传》中语气助词的训译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训译白话小说的困难程度。同时,或许也可窥知至今尚不甚明了的大正时代《水浒传》训译情况的一端以及当时《水浒传》的受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