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原虫,感染宿主广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动物食品生产。弓形虫中许多蛋白质需要经过翻译后修饰才能发挥相应功能,由糖基转移酶家族介导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弓形虫的糖基化修饰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过去,关于弓形虫中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糖基转移酶类家族,却对糖基化修饰过程中糖基供体是如何产生的知之甚少。UDP-N-乙酰葡萄糖胺(UDP-Glc Nac)由UDP-N-乙酰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原虫,感染宿主广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动物食品生产。弓形虫中许多蛋白质需要经过翻译后修饰才能发挥相应功能,由糖基转移酶家族介导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弓形虫的糖基化修饰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过去,关于弓形虫中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糖基转移酶类家族,却对糖基化修饰过程中糖基供体是如何产生的知之甚少。UDP-N-乙酰葡萄糖胺(UDP-Glc Nac)由UDP-N-乙酰葡萄糖胺焦磷酸化酶催化生成,UDP-N-乙酰葡萄糖胺是弓形虫N-糖基化及Skp1糖基化过程中的首位糖基供体,也是其他糖基化修饰过程中重要的单糖供体之一,对弓形虫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弓形虫中负责催化生成UDP-Glc Nac的酶类尚未表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手段,发现弓形虫中存在着糖核苷酸合成途径,进而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表型值筛选,找到了弓形虫中潜在的UDP-Glc Nac焦磷酸化酶(Tg ME49_264780)。根据其在数据库中的注释,将其命名为UTPG,以UTPG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学等方法来研究UTPG基因在弓形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具体包括以下3各方面:(1)UTPG基因对于弓形虫体内生长发育的影响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及TIR1生长素诱导条件降解蛋白系统相结合对UTPG基因进行了条件性敲除,进行了条件性敲除虫株及回补虫株的构建,对获得的敲除株进行了一系列表型实验,发现UTPG基因的缺失影响了弓形虫正常的体内生长发育,缺失UTPG基因对弓形虫来说是致死的。(2)UTPG基因中氨基酸位点对于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通过对UTPG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突变,发现G330位点的突变(G330A)回补不能救援UTPG基因缺失造成的表型缺陷,同样会造成弓形虫的死亡,而R334A及K341A位点的突变回补则能够救援UTPG基因缺失造成的生长表型缺陷,说明了G330位点对于UTPG基因发挥正常的生物学功能至关重要,而R334A及K341位点则不是很重要。(3)UTPG基因是弓形虫中潜在的UDP-Glc Nac焦磷酸化酶通过异源回补酵母中的UDP-Glc Nac焦磷酸化酶(UAP1)基因,发现异源回补酵母的UAP1基因可以支持弓形虫缺失UTPG基因后虫体的正常发育,并且可以完全恢复之前的表型缺陷,说明了UTPG基因是弓形中潜在的UDP-Glc Nac焦磷酸化酶。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条件性敲除UTPG基因,构建点突变回补虫株及异源回补虫株等方式,对构建的单克隆虫株进行了表型研究,发现UTPG基因对弓形虫正常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其中G330位点是UTPG基因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同时UTPG基因具有潜在的UDP-Glc Nac焦磷酸化酶催化活性,其催化产生的UDP-Glc Nac是弓形虫糖基化修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这些结果说明了弓形虫参与催化形成UDP-Glc Nac的UDPGlc Nac焦磷酸化酶对弓形虫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为进一步了解弓形虫的糖基化修饰奠定基础,更为针对糖基化修饰的相关途径开发新型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病原因不甚明确且难以彻底治愈的肠道疾病,其发病部位主要位于结肠的中远端。临床上的治疗手段常常采用抗炎、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甚至手术进行治疗,但容易复发,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的负担。甲壳素是自然界储量第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降解得到壳聚糖(chitosan,CS)、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COS)、氨基葡萄糖(
工厂化养殖模式具有环保、可控、高效、全年可生产的优点,水生经济动物的工厂化养殖正在逐步兴起,但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存在养殖密度大、饵料过量投喂等问题,养殖水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浓度的氨氮及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水生动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已有较多报道证实急性亚硝酸盐暴露会导致水生动物出现严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甚至死亡。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亚硝酸盐暴露及暴露后恢复对水生动物生长、代谢及免疫的影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该病在生产实际中主要引起患病母猪繁殖系统障碍、仔猪严重呼吸系统障碍。PRRS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能通过多种免疫逃逸机制攻击宿主细胞,因而常规防疫手段难以防治,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尽管关于PRRSV的研究众多,但其感染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完善。一直以来,肺脏作为PRRSV主要靶器官引
山羊经过长期驯化,繁殖性状在此过程中产生明显分化,得到显著提升。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家山羊(Capra hircus)与伊朗野山羊(Capra aegagrus)群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比较,用选择信号筛选出在生殖轴上受到正选择作用的关键基因。然后,用免疫去势法构建低睾酮水平山羊模型,进一步分析筛选出的生殖相关基因的转录情况,研究其与睾丸重量、尺寸、生殖激素水平与生精细胞数量的关系。结果如下:(1)中国
Qnr S是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之一,是大肠杆菌中PMQR的优势基因,常与其他的耐药基因共存同一质粒共同介导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发生和传播。耐氟喹诺酮类药物沙门菌的出现给兽医和人医临床上的治疗带来困难。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常用于治疗鸡
2017年的金秋9月,举世瞩目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美丽的鹭岛——厦门隆重举行,这次会晤让这座地处东经118°、北纬24°,高颜值、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再次聚焦于世界镁光灯之中。厦门与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与我国台湾金门更是门对门仅一水之隔。厦门的地理位置处于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中西交融、兼容并蓄的气质赋予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当代文明的建筑痕迹构建于宝贵的当地文化之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互联网的升级,使得海派文化传播踏入了短视频传播领域。本文以抖音平台为例,介绍分析海派文化传播类短视频的传播现状以及传播策略,探讨“海派文化+短视频”的传播方式。
柑橘类果树童期长达6-8年,超表达FLOWERING LOCUS T(FT)可以大大缩短柑橘的童期。将超表达FT的转基因拟南芥作为砧木进行嫁接,砧木中的FT蛋白移动到接穗中引起接穗早花。在超表达FT的转基因苹果上嫁接未观察到接穗早花。研究报道含油量极高的麻风树可以诱导嫁接的接穗开花。LIPOYLTRANSFERASE 2(LIP2A)是植物脂肪代谢过程中的调控基因,该基因参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双链DNA病毒,对家猪致死率近100%。1921年ASFV首发于肯尼亚,随后传播到非洲,欧洲,南美洲等多个地区,目前主要在欧洲与亚洲流行。2018年8月我国首次在东北地区发现非洲猪瘟(ASF),随后迅速传播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但市场上仍没有商品化的疫苗或药物来对其进行预防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