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云南省三家三甲医院医生和部分医技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利用“健康生态模型”分析影响医生和医技人员身心健康的上、中、下游因素,为改善医生和医技人员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云南省三家三甲医院663名医生为研究样本,收集健康体检资料,并采用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健康调查简短量表(中国版本的SF-8)对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对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口学情况、个人生活习惯、工作量、工作压力、医疗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查,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医生和医技人员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结果]1.医生及部分医技人员生理健康平均分为48.20±7.03,最高分63.02分,最低分22.08分,生理健康状况好119人,检出率17.95%,生理健康状况一般431人,检出率65.01%,生理健康状况差113人,检出率17.04%;心理健康平均分44.95±8.37,最高分61.69分,最低分14.70分,心理健康状况好119人,检出率17.27%,心理健康状况中等465人,检出率67.49%,心理健康状况差105人,检出率15.24%。2.筛选出可能会影响医生和医技人员生理健康状况的29个因素(P<0.05),并运用健康生态学模型将29个影响因素分别归类于不同水平,得到归类于上游因素19个,归类于中游水平的影响因素7个,归类于下游水平的影响因素3个。其中归类于上游水平19个,分别是不同婚姻状况(t=4.045,p<0.001),不同子女状况(t=3.499,p<0.001),收入是否满意(t=6.349,p<0.001),不同就业编制(t=3.135,p=0.002),是否承担医疗工作外的教学、科研或实验室工作(t=-3.019,p=0.003),工作医院(F=9.307,p<0.001),专业技术职称(F=4.494,p=0.001),从医年限(F=3.682,p=0.026),主要医疗工作内容(F=7.759,p<0.001),每周临床工作时间(F=14.395,p<0.001),每周接诊门诊量(F=2.627,p=0.034),不同程度工作压力(F=19.982,p<0.001),不同程度内在投入(F=14.448,p<0.001),不同程度生活压力(F=32.748,p<0.001),不通过程度工作家庭冲突(F=18.102,p<0.001),职业倦怠程度(F=61.347,p<0.001),医疗安全需求(F=9.254,p<0.001),遭受身体暴力的频率(F=10.933,p<0.001),遭受语言暴力的频率(F=18.344,p<0.001)。归类于中游因素7个,分别是睡眠障碍状况(F=30.48,p<0.001),上夜班平均睡眠时间(F=7.204,p=0.001),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F=6.747,p<0.001),抽烟频率(F=3.951,p=0.004),吃油腻食物的频率(F=2.432,p=0.046),吃很咸食物的频率(F=2.441,p=0.046),三餐规律的频率(F=17.688,p<0.001)。归类于下游因素3个,分别是不同民族(t=-2.553,p=0.011),年龄(F=10.498,p<0.001),体检提示器质性病变(F=18.664,p<0.001)。3.筛选出可能会影响医生和医技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27个因素(R<0.05),并运用健康生态学模型将27个影响因素分别归类于不同水平,得到归类于上游因素18个,归类于中游水平的影响因素7个,归类于下游水平的影响因素2个。其中归类于上游因素18个,分别是不同婚姻状况(t=3.330,p=0.001),不同子女状况(t=2.358,p<0.019),收入是否满意(t=7.527,p<0.001),不同就业编制(t=2.753,p=0.006),是否承担教学、科研工作(t=-3.219,p=0.001),是否遭到患者投诉(t=-3.257,p=0.001),工作医院(F=9.307,p<0.001),所属科别(F=4.672,p<0.001),主要医疗工作内容(F=6.185,p=0.002),每周临床工作时间(F=24.930,p<0.001),不同程度工作压力(F=32.302,p<0.001),不同程度内在投入(F=48.627,p<0.001),不同程度生活压力(F=38.115,p<0.001),不同程度工作家庭冲突(F=43.665,p<0.001),职业倦怠程度(F=156.614,p<0.001),医疗安全需求(F=22.807,p<0.001),遭受身体暴力的频率(F=17.849,p<0.001),遭受语言暴力的频率(F=28.578,p<0.001)。归类于中游因素7个,分别是睡眠障碍状况(F=37.681,p<0.001),上夜班平均睡眠时间(F=14.449,p<0.001),进行体育锻炼频率(F=12.765,p<0.001),抽烟频率(F=2.416,p=0.048),吃油腻食物频率(F=4.337,p=0.002),三餐规律频率(F=20.039,p<0.001),寻求心理辅导的愿望(F=40.802,p<0.001)。归类于下游因素2个,分别是不同民族(t=-3.392,p=0.001),年龄(F=8.055,p<0.001)。4.经主成分分析,生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58.09%的信息都可以由前9个主成分解释,其中第一主成分是年龄、婚姻状况、子女状况、就业编制、从医年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57.38%的信息都可以由前9个主成分解释,其中第一主成分是年龄、婚姻状况、子女状况、就业编制。除年龄不可控因素外,第一主成分主要由上游因素构成。5.经多重线性回归发现,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睡眠障碍状况、体育锻炼频率、三餐规律频率、每周临床工作时间、生活压力、职业倦怠进入回归方程(p<0.05);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所属科别、体育锻炼频率、寻求心理辅导愿望、每周临床工作时间、内在投入得分、生活压力、职业倦怠程度进入回归方程(p<0.05)。同时,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危险因素越多,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越差(p<0.001)。[结论]1.三甲医院医生及医技人员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三甲医院医生和医技人员生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年龄、婚姻状况、子女状况、就业编制、从医年限;影响程度次之是,各类压力、职业倦怠和大部分生活习惯,影响最小的是工作特征和医疗安全环境。其中影响医生及医技人员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归类于上游水平的相关因素中。3.三甲医院医生和医技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年龄、婚姻状况、子女状况、就业编制;影响程度次之是,各类压力、职业倦怠、大部分职业特征、医疗安全需求,影响最小的是大部分生活习惯。其中影响医生及医技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归类于上游水平的相关因素中。4.影响医生及医技人员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越多,其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建议]应当结合不同方面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三甲医院医生和部分医技人员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三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数量,同时着重对上游相关因素的预防。一级预防,以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增加应对资源,减轻医生和医技人员工作负担,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二级预防,医生和医技工作人员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三级预防,积极治疗,定期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