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当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究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作者曹雪芹以其天才的创造力将中国传统文化都集合在一部书中,而且所有的描述都是顶尖的。有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对《红楼梦》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和应用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园林艺术这一特殊视角,探讨的是《红楼梦》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借鉴和接受,以此来说明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决不是凭空而建的,她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上。第一部分:《红楼梦》与园林爱情模式。随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兴盛,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象,日益深入的进入到文学作品当中。作者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以园林作为爱情上演的舞台,这样一种将园林与爱情紧密结合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大量出现,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文学模式:园林爱情模式。曹雪芹显然受到了这些作品的影响,他汲取了这种文学模式的优点,并对其进行了大胆的发扬和创新,通过在作品中构建一个绝无仅有的大观园,表现了四段令人称奇叫绝的人间痴恋,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第二部分:《红楼梦》的园林建筑式结构。关于《红楼梦》的叙事结构,目前学界尚无定论。我们从其小说叙事结构的形式进行研究,发现《红楼梦》的结构形式明显呈现框架式的结构形式、对称的结构形式和“园中有园”的结构形式,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形式十分相似;我们从小说叙事结构手法进行研究,发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构建大观园时运用了很多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典型的构园手法,并将这种构园手法运用到了《红楼梦》的谋篇布局中,是小说重要的结构手法;我们从小说叙事结构的特征进行研究,《红楼梦》的叙事结构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虽然错综复杂却又浑然一体,这与中国古典园林在构园时注重空间的分割与组合,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红楼梦》的叙事结构为园林建筑式结构。第三部分:《红楼梦》中园林的隐喻象征。作者在小说中花费大量的心血,精心构建了一个“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必然有其深意所在。其隐喻象征是指: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致表现了小说中主要的人物性格;通过园林,通过“以花喻人”的手法,展现了美好青春与生命的悲剧,表达对青春和生命的最高礼赞;通过一个纸上园林的构建成功,为作者自己、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精神上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