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发展迅速,以矿区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安全为恢复重建目标的生态复垦逐渐受到重视。而基于此,对矿业城市的矿业用地利用与协调机制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矿区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矿区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方向。进行矿区土地综合利用与协调机制研究,确保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最小,进一步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寻求矿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河北省矿业城市武安市为例,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指数、信息熵、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值与稳定性,揭示武安市土地利用特征、土地景观特征及矿业用地景观特征,指出武安市矿产开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及造成的后果;评价矿业城市矿业用地协调度,指出武安市矿业用地的协调利用程度,提出解决对策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1996年至2005年武安市矿产开发与利用造成土地利用结构有序度整体下降,且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最高、增长最快的乡(镇)皆位于矿产开发活跃的地区;同时,本文对武安市土地利用斑块景观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显示其土地斑块形状指数、分维数、景观集聚指数下降,斑块密度、破碎度、分散毗邻指数增加,表明景观集聚程度低,受建设、采矿等人为干扰影响,使景观斑块分解、离散,斑块形状规则化;在前者的基础上,本文对武安市矿业用地协调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其土地安全度与环境安全度严重落后,矿山开采与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不协调,其整体协调程度仍处于初级过渡水平。为实现武安市矿业用地的协调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建议对矿产开发和利用其进行宏观控制及微观改造:实施科学的矿产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矿业用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演变提供强大保障;通过对废弃地的复垦和生态重建,有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矿区土地的优质综合利用;建立矿区循环经济发展体制,实现矿区经济、生态的可持续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