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同样的生命轨道上——《遗产》中的父子关系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eng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的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描述的是作者父亲生命最后几年的时光,虽然篇幅不长,也不是罗斯最著名的作品,却无疑是他最特殊的作品之一。因为这部作品,让作家走出了他习惯的虚构的世界,以一个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来到了读者面前。美国心理学家科尔曼教授夫妇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及临床研究,继承并发展了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神话原型理论,将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分成了5种类型—创造者,皇父,天父,地父以及二分父母。拿《遗产》中的父亲来参照这些角色的分类,可以发现父亲的角色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历时性的变化过程,而这样的变化是与父子关系的变化相辅相成的。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文章中父子关系变化的过程,本文将以图表进行相应的说明。除此之外,本文还将从心理学角度和社会文化层面分析,探讨罗斯父子关系的变化,并试图从中找出关于生命循环的内在精神规律。本文包括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略介绍了作家本人及其作品风格,《遗产》这部作品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相关的视角;第二部分分析了母亲去世前父子间疏离的关系,发掘了父亲作为“天父”对父子关系亲疏的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了母亲去世后父子之间日渐亲密的关系,提出了父亲逐渐走出“天父”角色,儿子逐渐取代的趋势;第四部分对从父亲病发后到去世前父子之间逐渐融合的父子关系进行研究,这种关系在父亲最后的生命时光中得到了升华,提出“儿子即父亲”的观点。第五部分是文章的总结部分,提出父亲去世实际上是父子借由死亡合二为一,儿子从父亲那里继承了遗产,却也在经历父亲曾经的人生轨迹,这便是生命的循环,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遗产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卡萝·丘吉尔是当代戏剧界最杰出的英国女性剧作家。她的剧作大多富有女性主义色彩。作为丘吉尔的代表作之一,《顶尖的女子》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阶级的女性生活的描写,反映不
《赫索格》作为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讲述了大学教授赫索格婚姻失败后陷入内心困境,只能通过写信逃避痛苦,最终走出困境并恢复内心平静的故事。本文主要运用费伦的叙事伦理取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趋频繁,在中国了解世界的同时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桂冠诗人丽塔·达芙(1952-)1987年出版的诗集《托马斯与比尤拉》以达芙外祖父母的生活为原型,通过动情的诗歌形式将历史事件与个人经历完美地编织在一起
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直被视为文学经典和精英文化。一百多年来,莎士比亚戏剧不断被改编成电影,以这种典型的大众文化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莎士比亚戏剧的电影改编已经成为莎
目前,许多知名外国车企都开设了全球网站,通过网站话语建构其企业身份、向公众宣传品牌形象,并且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就。然而,对于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车企而言,由于起
自20世纪起,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的迅速增长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批评理论主要致力于研究文学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探索并反思当代生态危机的文学和文化根源
学位
在国际贸易的商务信函沟通中,拒绝是不可避免的行为。拒绝商务信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务信函,传递的是不愉快的信息,由于商务信函自身的特点,商务信函中的拒绝与日常生活中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