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以来,中德两国贸易规模以及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中德双边制造业贸易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中国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装备制成品仍然占对德国出口贸易绝大份额,但比重持续降低;另一方面,“工业4.0”战略实施下德国制造业增加值提高,制造业贸易竞争优势提升,对中国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装备制成品比重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也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期望打造制造业强国和实现外贸转型。在“工业4.0”背景下,世界工厂中国与制造业强国德国在制造业产业内贸易领域将展开新一轮的合作与竞争。因此,研究“工业4.0”背景下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推动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以及提升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优势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从制造业研发支出、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角度分析了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现状及对德国制造业贸易的溢出效应,然后通过GL指数模型测算中德基于世界海关组织HS编码分类中化学产品、塑料橡胶制品、轻纺制品、机电产品、交通运输设备、光学医疗仪器六类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并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国家层面因素、产业层面因素以及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对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提高了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对中德产业内贸易产生促进效应,并带来不同类型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分化。首先,德国机电产品类制造业通过提高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实现双边贸易规模扩大,有效地提升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其次,德国在交通运输设备类、光学医疗仪器类等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贸易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产业内贸易水平减小并向产业间贸易转变;第三,中国在轻纺制品类、塑料橡胶制品类等技术资本非密集型制造业贸易仍具有比较优势,尤其在轻纺制品类体现完全产业间贸易。论文还重点研究了影响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包括中德人均收入水平、经济一体化程度以及制造业规模经济,实证检验了制造业规模经济是导致不同类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化的动因;实证分析了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主要通过提高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而制造业研发支出对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呈负效应。最后从优化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结构,发展中德制造业服务贸易,加强中德生态园建设,发展制造业规模经济以及提升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优势等方面对提高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