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童子军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870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上海童子军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上海童子军复杂多变的发展脉络及其组织训练情况,重点介绍了上海童子军所参加的各项社会活动——公益服务、政治参与、战时服务,这是上海童子军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体现。由于上海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童子军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国内外童子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与国内其他地区童子军比较,它具有成立时间早、发展速度快、成绩优异、活动频繁等特点,但随着国民党党化童子军过程的完成,童子军教育很多方面背离了世界童子军发展的轨道,成为国民党推行奴化教育,控制青少年思想的工具。尽管如此,童子军教育对青少年亦产生过积极的影响。通过对上海童子军的研究,可为今天青少年的教育提供历史借鉴。
其他文献
判词,又称“判”、“判辞”或“判文”,是一种裁决争议的法律文书,它从性质上有着实判拟判之分,又从文体上存在骈判散判之别。中国古代判词的出现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在中国古
北宋科技发展与思想研究主要包含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北宋科技何以能够走向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二是与这种处于高峰状态的科技成就相适应,北宋的科技思想无疑是丰富多彩的,但
民国时期天灾人祸频发,社会上存在大量需要救济的弱势群体;与此同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快速发展,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人们的慈善意识也逐渐加强;于是,上海中国济生
本文以《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The Minutes of Shanqhai Municipal Council)为主材料,通过对工部局这一租界市政机构的详细考察,着重研究了1928-1937年上海公共租界华洋关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