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济生会研究(1916—1937)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i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天灾人祸频发,社会上存在大量需要救济的弱势群体;与此同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快速发展,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人们的慈善意识也逐渐加强;于是,上海中国济生会等慈善组织应运而生。上海中国济生会实行民主的管理模式,内部组织结构完整、部门健全、各部门分工明确,逐渐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作为非盈利性的慈善组织,上海中国济生会采取多种形式筹集慈善经费。并通过这些途径宣传了自身的慈善理念,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一部分民众的慈善观念。上海中国济生会的慈善既有传统的慈善活动,更有新式救济理念下的救济活动,它在上海及全国大部分省区开展了大量的慈善救济活动,这些慈善活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民间团体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调解和分配了一部分社会资源,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转型时期动荡不安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南宋时期,鉴于四川重要的战略地位,朝廷继续在四川推行一系列特殊化政策,并煞费苦心,想尽一切办法笼络四川地区的精英——蜀士。南宋蜀士群体在北宋基础上继续发展和成熟,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迅猛发展,殖民主义这种始于1500年前后的政治、经济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人们进入了一个在形式上已经“非殖民化”的世界
360°全景也称虚拟现实,是从全景图像虚拟真实场景的一种技术,其中全景图是应用拍摄设备从多个角度拍摄的一组或者多组照片,然后采用专业工具,在专门的三维平台建立数字模型制作而成。360°全景图像拼接技术是合成全景图像的技术,文章就360°全景图像拼接技术及其运用进行探析。
判词,又称“判”、“判辞”或“判文”,是一种裁决争议的法律文书,它从性质上有着实判拟判之分,又从文体上存在骈判散判之别。中国古代判词的出现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在中国古
北宋科技发展与思想研究主要包含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北宋科技何以能够走向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二是与这种处于高峰状态的科技成就相适应,北宋的科技思想无疑是丰富多彩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