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政赤字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fawudai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考察了日本的财政赤字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和日本政府的对策,揭示了日本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高企背后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并对日本政府财政重建政策有效性给予定性评述。通过日本自身财政失衡发展的纵向比较和与欧盟、美国财政失衡状况的横向国际比较,揭示了当前发达经济体财政失衡表象背后的共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日本政府财政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及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如何。本文期望通过对日本财政赤字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为中国防范财政失衡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本文在结构上拟分为六章,一章引言和五章正文。引言中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了综述,介绍了文章整体架构、文章创新及不足之处。第二章中对于财政赤字进行一般分析。首先区别了财政赤字的不同分类及其经济意义,然后研究了由财政赤字过度所带来的不同风险,主要包括通胀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之后讨论了衡量一国赤字规模安全性的指标体系。第三章回顾了日本财政赤字和财政重建的历程及成因。首先以不同时期为线索系统回顾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日本的财政状况以及政府相应的财政措施。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两个角度分析了巨额赤字和政府债务高企背后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第四章从国际比较角度分别分析了日本、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财政失衡的现状,对三者财政失衡背后成因以及各国针对失衡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异同比较。第五章运用实证方法分析解决当前日本财政赤字问题研究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日本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以及日本政府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第六章研究中国的财政现状及日本和欧美国家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并提出政策建议。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目前的财政现状以及成因;其次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影响我国财政安全的一些问题,包括次贷危机后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地方债务问题以及如何运用财政政策拉动内需;最后根据日本以及欧美等国的经验与教训的启示,对于我国防范财政过度失衡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尽管从指标来看日本财政状况堪忧,但日本政府具备清偿债务的能力,财政赤字规模仍可持续,总体上短期内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日本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长,无论是投资性支出或是消费性支出都未能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反而导致了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一定能刺激经济的增长,还要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公共建设项目的投资绩效以及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使用效益等因素。本文还认为虽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政府的积极财政救助是导致当前各发达经济体普遍财政失衡的直接原因,但是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导致经济增长乏力是财政失衡难以得到纠正的更深层次原因。对于中国而言,虽然当前财政状况良好,但也应积极吸取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财政失衡的经验教训。金融危机后中国财政政策取向,地方债务问题以及财政政策如何刺激内需是未来防范中国财政失衡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其他文献
休息权是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权利,带薪年休假作为一种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实现的制度,为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和推行。带薪年休假制度自产生至今已有近百年历程,在劳动力的再生
我国是制造业的第一大国,自201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首次超过日本以来(超过14%),"中国制造"就成了全球最家喻户晓的名字。小至日用商品,大至交通工具,无处不见"Make in Ch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声频共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 84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本文根据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的授课和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首先这个职业资格考试体现了我国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和政策,其次分析了这门课的教学
TD-LTE无线网络仍是现在主流服务网络,本文围绕着如何规划TD-LTE无线网络体系,以及该网络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网络现有特点简述了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挑战。
<正>在中国古代,所谓大数是指亿以上的数字。中国有着完整的大数进制,该体系确定的年代已不可考,很多古书将大数进位法的确立归于黄帝,显然不可信。《国语》中有"一纯二精,三
自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转移到第二类代理问题以来,理论研究方面,终极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手段和作用机制就颇受关注。投资作为创造公司价值的源泉,是研究终极控股股东
互文性理论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结构主义和批评理论的背景下,由法国符号学家、文学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提出的。她在1969年出版的《符号学》一书
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的举动再一次引起全球对包括气候变暖在内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近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与之相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同样引人注目
近几年,虽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人们在发展经济时过于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使得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式。为了能够更好保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