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同位素的黄土塬区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换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sh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是黄土塬区工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补给来源和方式,可以为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环境同位素技术在流域水循环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了诸多进展,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黄土高塬沟壑区,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水分转换关系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对长武塬区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并结合水文观测,初步揭示了区域水循环中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 黄土塬区大气降水特征与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1)长武塬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分布不均匀。年内降水集中分布在7~9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3.1%;年均降水量为578.7mm,年际变化大。长武塬区次降水量小,年均降水日为100.7 天,但日降水量<5mm 的无效降水占总次数的67%,大于10mm 的降水次数仅占1/3。1960~1990 年降水量围绕均值波动,在总体上呈增加趋势;1991~ 2006 年除2003 年降雨量为观测期间最大值外,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2)长武塬区降水线方程为:δD=7.44δ18O+1.69(R2=0.94,n=30),与全球及我国降水线方程相比,斜率与截距均偏小,与研究区地处内陆、次降水量小、空气湿度低、降水在降落过程中经过较强的蒸发有关。次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温度和降水量效应不显著,但长历时降水与降水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降水δD和δ18O的算术值和降水量加权平均值之间差别明显,反映了汛期雨量较大的降水事件对其组成的显著影响。 2 黄土10m 剖面土壤物理性质黄土塬区10m深剖面土壤质地大多数为中壤,部分为重壤。剖面土壤容重在1.23~1.44g cm-3之间,在0~1m土层内容重变化明显,均值为1.34 gcm-3;1m以下容重变化相对较小,1~2m和2~10m平均容重为1.28 gcm-3和1.30 gcm-3。水分特征曲线经幂函数拟合,其参数a值在0~2m范围内变化较大,在38.23~45.85 之间,均值为41.51;2m以下变化相对较小,2~10m范围内a的均值为46.36。参数b在10m剖面变化较大,其值在0.0973~0.1682 之间,均值为0.1308。剖面土壤田间持水量和萎蔫湿度分别为21.16%±0.86%和7.46%±0.65%。 3 土壤水分动态与土壤水同位素组成2005 年雨季降水在裸地补给深度可达5m;2006 年8 月份前降水较少,土壤水分损失明显,主要在1.5m 以内。0~5m 土层范围内土壤储水量盈余6.3mm,5~8m 土壤水分储量增加17.4mm。8.0~9.8m 剖面内水分减少量大于5~8m 土壤水增加量,将有部分水分向下补给10~13m 红土层土壤,其水分增加量约10.8mm。 0~ 1.5m剖面土壤水δD变化范围为:-24.89‰~ - 77.15‰,δ18O变化范围为: -3.39‰~-13.00‰,其均值分别为-51.50‰± 9.09‰和-7.22‰± 1.45‰。土壤水δD和δ18O值在剖面内30cm处最大,向下迅速减小,1m以下变化较小,基本稳定。根据δD和δ18O值变异系数和剖面深度的对数关系计算的δD和δ18O值衰减临界深度平均为1.4m。 4 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井水δD变化范围为-78.76‰~ - 66.98‰,均值为-70.67‰;δ18O变化范围为-11.00‰~- 9.08‰,均值为-9.76‰。泉水δD变化范围为-74.38‰~- 65.84‰,均值为-70.47‰;δ18O变化范围为-10.25‰~ - 8.76‰,均值为-9.46‰。井水与泉水δD和δ18O值较降水和土壤水变化范围都明显较小,井水δD和δ18O标准差分别为2.32 和0.42,泉水δD和δ18O标准差分别1.43 和0.27。井水与泉水δD和δ18O非常接近,说明二者的补给来源相同或相似。 5 地下水补给来源与方式及其动态地下水来源为当地降水,降水一方面转化为土壤水缓慢补给地下水;另一方面通过降雨形成径流,在塬面的黄土碟、黄土胡同或者居民开挖的涝池等负地形地段汇集后补给地下水,补给滞后时间多为30~40 天,也可能有较短的为10 天左右,受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补给通道湿度等因素影响。 塬区4 处监测井地下水埋深多年变化不尽相同,两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余两处年内变化幅度较小,这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开采状况和降水特征有关。塬区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则宜控制机井数目,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以补定采”。
其他文献
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衍生物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行创制的一类具高效除草活性的农药先导化合物,具有国际原创性。丙酯草醚是该类化合物中已成功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
背景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是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继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之后的又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可以在哺乳动物的很多组织和器官中被检测到表达,参与了生物
[目的]面部肌肉的外感受抑制(exteroceptive suppressions,ES)是指人的三叉神经支配区接受一个电刺激后闭颌活动产生相对或绝对的抑制,可分为第一外感受抑制(ES1)和第二外感受
磷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施用磷素一直是保证农业生产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磷素的大量应用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溶磷微生物可将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酸盐转化为可溶性盐供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学生的学习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想顺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初中地理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重视,本文主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入手,分析了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利用怎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立。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引言:社会在不
棉花胚珠离体培养方法被广泛用于棉纤维发育的研究,这种方法使对纤维的分化和发育研究能够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胚珠上产生的纤维与自然生长的纤维,在发育和生长组份上具有相似性,可用于研究各种因素对棉纤维在起始分化、纤维伸长、次生壁合成各个阶段的影响,也是研究纤维品质形成的良好实验系统。针对新疆尚无建立棉花离体胚珠培养体系,在Beasley和Ting方法(1973)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疆陆地棉品种新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