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PtrMYB074与PtrWRKY19协同调控毛果杨木质部发育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jia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是天然环保和低能耗材料。在人类文明史上木材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被用作建筑、制浆造纸和生物燃料的原料。木材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是树木维管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次生木质部不断沉积、累加的结果。杨树的次生木质部主要包括纤维细胞和导管细胞等,这些木材细胞的类型、比例和结构共同决定了木材的品质和特性。木材形成由转录因子(TF)介导的转录调节网络(TRN)控制,涉及TF-DNA互作和TF-TF(蛋白质-蛋白质)互作共同决定的稳态调控。目前,人们对于木材形成转录调控的TF-DNA互作了解比较深入。然而,对于TF-TF互作在木材形成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仍知之甚少。PtrMYB074是木材形成转录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基因,并且是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木本双子叶植物所特异的转录因子。因此我们以PtrMYB074为研究对象,开展TF-TF相互作用在木材形成中的调控机制研究。通过对杨树不同组织(根、茎、叶、顶芽)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出996个木质部高丰度表达的转录因子,并成功克隆出221个TF,构成了木质部高丰度表达的转录因子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Y2H),分析221个TF与木材形成转录调节网络中核心因子PtrMYB074的互作关系,发现54个转录因子与PtrMYB074相互作用。并且在杨树木质部原生质体中,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 FC)进一步证明它们能够在杨树体内互作。在此基础上,对54个互作蛋白中在木质部表达量高且表达模式特异的转录因子PtrWRKY19与PtrMYB074如何相互作用协同调控木材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毛果杨遗传转化方法创制PtrMYB074和PtrWRKY19的过表达植株,表型分析发现,过量表达PtrMYB074和PtrWRKY19基因导致植株生长缓慢,木质化程度提高,总木质素和G型木质素含量增加,木质部导管细胞数量增加且孔径减小。然后,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Ch IP-seq)分析,一共发现15个PtrMYB074与PtrWRKY19共同调控木材形成相关的靶基因,其中PtrbHLH186是这些靶基因中在木质部高丰度表达的转录因子基因。其次,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及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分析,证实单独的PtrWRKY19可以结合PtrbHLH186启动子上,而单独的PtrMYB074不能与PtrbHLH186启动子结合,但是PtrMYB074可以与PtrWRKY19相互作用形成异源二聚体,通过PtrWRKY19与PtrbHLH186基因启动子上W-box的结合,将PtrMYB074招募到PtrbHLH186启动子上。另外,利用杨树木质部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和CRISPR-Cas9介导的杨树突变体创制系统证实PtrMYB074与PtrWRKY19复合物是PtrbHLH186表达的必要条件。为了进一步对PtrbHLH186转录因子基因的功能进行解析,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毛果杨遗传转化方法创制了PtrbHLH186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遗传分析发现,在杨树中过量表达PtrbHLH186基因,导致转基因植株生长延缓,木质部中导管细胞的孔径减小而数量增多,木质化程度提高,总木质素及G型木质素单体含量增加,多糖含量降低,并且转基因植株的耐旱性显著增强。综合分析以上结果,本研究发现“PtrMYB074-PtrWRKY19-PtrbHLH186”分子模块通过TF-TF互作和TF-DNA互作协同调控杨树次生木质部发育,改变导管细胞的结构和数量以及木材组分,使杨树次生生长适应干旱环境,为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进行林木材性和抗性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线索。
其他文献
垦殖沼泽的恢复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需,退耕有助于改善退化湿地的土壤质量、湿地的生态功能。退化湿地的恢复可引起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改变土壤有机碳(SOC)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分布区之一,且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影响较大。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了三江平原东北部6个退耕的垦殖沼泽(退耕1、4、8、13、17、27年)、1个未退耕的大豆田及1个天然沼泽样
学位
树木吸收根功能性状在生态系统的碳(C)分配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吸收根功能性状与森林地下生态学过程之间的联系和机制逐渐成为根系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研究发现,吸收根功能性状与树种进化、生长型、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共生真菌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吸收根功能性状的变化与树木年龄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为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选择根系形态特征(细根型和粗根型)和菌根侵染类型(内生菌
学位
土壤作为陆土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较小的波动将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明显改变。当前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温度升高会对森林土壤碳循环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激发效应作为土壤碳循环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明显影响土壤的碳输出。随全球温度升高土壤碳激发效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土壤碳循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尚未达成统一的结论。本研究以中国温带三种不同纬度森林土壤(来自暖温带的东灵山地
学位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特有物种,对维持半干旱地区气候环境和生态条件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气候条件、病虫害和土壤养分等限制性因子的影响,沙地云杉种群正在逐渐退化乃至消亡。因而通过人工处理的方式,调节土壤养分含量对维持沙地云杉种群的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研究发现,林地内凋落物的分解可对土壤养分产生显著的影响,但目前尚无对沙地云杉凋落物分解及其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研究
学位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是世界范围内最具破坏性的食叶害虫之一,以超过300种针叶林和落叶林的叶片为食,严重危害森林生产和森林生态的健康发展。运用昆虫病原真菌如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生物杀虫剂来防控农林害虫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应用。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御机制,即天然免疫。然而关于舞毒蛾天然免疫的研究目前尚不
学位
根系分泌物是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来源,可引起根际范围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导致土壤有机碳的丢失。深入研究根系分泌物在土壤有机碳激发中的作用,对认识土壤碳循环规律,提高森林土壤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土壤有机碳激发过程的复杂性,关于不同种类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作用,以及引起激发效应的机制尚缺乏了解。本文以我国东北地区的珍贵用材树种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为研
学位
随着生态保护的观点愈发受到重视,使用传统化学农药消杀农林业害虫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诱发“3R”问题。发掘可用于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的寄生蜂资源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灿姬小蜂亚科Entedoninae内的绝大多数种类营拟寄生生活方式,即在宿主昆虫体表或体内产卵,幼虫以宿主昆虫为食,最终导致宿主昆虫死亡,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优质生物防治天敌资源。本研究旨在初步调查灿姬小蜂亚科种类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丰富
学位
根据最新国家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中国的森林面积为2.2亿公顷,森林蓄积为175.6亿立方米。自第一次森林资源调查以来(1973-1976)的40年里,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以前的12.69%增加到22.96%。尽管森林面积显著增加,但是可持续的森林经营管理依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国家林业局的目标是到2050年将森林覆盖率保持在26%以上,以弥合供需差距,实现生态的良好循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是精确的
学位
半纤维素是自然界中除纤维素外第二大丰富的结构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与纤维素、木质素共同组成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半纤维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因此半纤维素的降解与利用技术也成为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白腐菌是一种木材腐朽菌,分布范围广且数量较多,具备丰富的胞外酶系统,对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三种木质纤维成分均可以降解,已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微生物之一
学位
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是危害针叶树种实的一类重要害虫,由于其体型小、钻蛀危害以及生活史隐蔽,防控难度较大。近年在东北地区严重危害红松球果,球果被害率常高达90%~10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化学感应系统在害虫定位寄主、搜寻食物和配偶以及寻找产卵位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挖掘冷杉梢斑螟嗅觉通讯和性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有助于掌握昆虫嗅觉识别和性信息素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