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人类全部肿瘤的1%。对于分化型甲癌(DTC),采用“手术+<131>I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是目前最好的综合治疗方案,<131>I治疗DTC必须在甲癌手术后进行,并包括<131>I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IAT)和<131>I治疗转移灶。DTC常为多灶性,因此IAT可以明显降低DTC复发率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了提高DTC术后首次IAT的疗效,本研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利于提高首次IAT的成功率。
方法:收集华西医院核医学科1989年6月-2005年9月的851例DTC术后首次IAT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及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按照2—5mCi<131>I甲状腺显像未见颈部甲状腺床区有功能性甲状腺组织显影和甲状腺床摄<131>I率(1%的去除成功标准,851例DTC患者中有545例首次IAT成功,首次去除成功率为64.04%。①单因素分析显不:DTC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单侧性或双侧性癌、首次发现肿块距IAT的时间、诊断为甲状腺肿瘤距IAT的时间、首次复查距IAT的时间对去除成功率没有明显影响;患者的手术方式、原发肿瘤分期、术前肿瘤病灶的大小、最后一次甲癌手术距IAT的时间、治疗前测定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值、治疗前残留甲状腺的摄<131>I率、<131>I的治疗剂量、治疗前是否进行颈部外照射治疗、治疗前后发现颈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均是影响<131>I去除成功率的因素。②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在各项影响DTC的IAT成功率因素中,手术方式、原发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131>I的治疗剂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排除其他因素的混杂作用,次全切患者的去除成功率为一叶切患者的1.601倍,全切患者的去除成功率为一叶切除患者的3.160倍;其他因素水平固定,随着原发肿瘤分期的增加,去除成功率减少,每增加一期,去除成功率减少0.284倍:其他因素水平固定,有淋巴结转移去除成功率是无淋巴结转移的0.499倍:其他因素水平固定,<131>I治疗剂量每增加10mCi,去除成功率增加0.097倍。③Fisher判别分析显示:在各项影响DTC的IAT成功率因素中,全切、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分期、次全切、<131>I治疗剂量的:Fisher判别函数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870、—0.551、—0.415、0.384、0.296,因此甲状腺全切对去除成功的判别能力最大,其次依次是有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分期、甲状腺次全切和<131>I的治疗剂量。
结论: DTC术后首次IAT效果的影响因素众多,在IAT前应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采用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原发肿瘤分期较低、无淋巴结转移、使用较高的<131>I治疗剂量,则预示着首次IAT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采用了甲状腺全切的患者首次IAT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对于甲状腺一叶切除的DTC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建议再次行甲状腺全切术;对于原发肿瘤分期较高、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相应增大首次<131>I治疗剂量,以提高首次IAT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