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体鲫鲂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缘杂交是指种间或种间以上的杂交。它是一种有效的遗传育种的方法,可以改变后代的遗传组成和外形特征。红鲫(2n=100)和团头鲂(2n=48)属于不同亚科且染色体数目也不同,在红鲫(♀)×团头鲂((?))的杂交F1代中获得了两性可育的天然雌核发育红鲫(2n=100),不育的异源三倍体鲫鲂(3n=124)和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鲂(4n=148)。本研究对这些鲫鲂杂交后代的遗传组成和变异、生殖特征等重要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红鲫特有重复序列(序列号JQ086761)为FSI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杂交探针能有效的区分红鲫鱼和团头鲂的染色体。利用该探针对鲫鲂F1中的不同倍性后代的遗传组成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天然雌核发育后代的染色体全部来源于红鲫,即拥有2套红鲫染色体;异源三倍体鲫鱼的124条染色体中有100条来源于红鲫,即拥有2套红鲫染色体和1套团头鲂染色体;异源四倍体鲫鱼的148条染色体中有100条来源于红鲫,即拥有2套红鲫染色体和2套团头鲂染色体。本研究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鲫鲂F1中的不同倍性后代的遗传组成。2、对鲫鲂F1中的不同倍性后代及其亲本的5S rDNA位点进行了研究。以红鲫的5S rDNA序列(340bp GQ485556)为探针进行FISH杂交,在红鲫的分裂相中有2个强信号和2个弱信号,团头鲂的染色体分裂相中没有发现任何信号;异源四倍体鲫鲂和异源三倍体鲫鲂均拥有2套红鲫染色体,其分裂相中也发现了2个强信号和2个弱信号,说明它们稳定的继承了母本红鲫的5S rDNA位点;天然雌核发育红鲫拥有2套红鲫染色体,染色体分裂相中只发现1个强信号和2个弱信号,有1个强信号明显丢失,这说明5S rDNA位点在天然雌核发育后代中出现了明显的重组。3、在繁殖季节,用扫描电镜对异源四倍体鲫鲂(4n=148)产生的配子进行观察,发现其雌、雄个体分别能产生大小不同的卵子和精子,说明异源四倍体鲫鲂能产生具有不同遗传组成的配子。为了进一步揭示这些配子的遗传组成,我们制备了异源四倍体鲫鲂的雌核发育后代,并通过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和FISH杂交揭示这些后代的遗传组成。最终证明了,4nF1能产生异源四倍体配子(2套红鲫染色体和2套团头鲂染色体)、同源三倍体配子(2套红鲫染色体)、同源二倍体配子(2套红鲫染色体)。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异源四倍体鱼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染色体行为。
其他文献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不仅具有调节细胞糖代谢的功能,还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长因子,广泛应用于无血清培养和医学临床治疗领域。IGF-1在血清中含量极低,直接从动物血液中提取IGF-1操作复杂、成本高、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高效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hIGF-1蛋白质。本研究首先将hIGF-1连接到pET32a
本文对吡喹酮衍生物抗日本血吸虫生物学效应及吡喹酮耐药虫体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吡喹酮衍生物DW-3-15、P96及P96异构体体外抗日
腈水解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在生物化工中常被用来合成一些重要的羧酸,相对于传统的方法具有高效、反应条件温和、绿色无污染的优点。本研究首次对热纤梭菌的腈水解酶进行了研
辽西金岭寺—羊山盆地(金羊盆地)为辽西早中生代陆相盆地,该盆地走向长近200km,东西宽约39km,面积约5530km2,呈NE向展布,是我国北方侏罗系发育最完备盆地之一.该盆地西侧以南
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过认真审议,郑重地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进程中,可以说是浓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