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抗倒伏、光合与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光合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是我国藏区人民的主要粮食,对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啤酒工业发展和人们对保健食品的日益重视,大麦供需矛盾日益增加,这就对大麦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大麦易发生倒伏现象,倒伏已成为大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而关于大麦倒伏分子遗传机理的研究较少。大麦的光合器官的光合功能也是决定其产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光合功能的改良将是未来大麦产量增加的决定因素之一,但长期以来,大麦光合功能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生理水平上。因此,加强对大麦倒伏分子机理和光合遗传规律的探究,对实现大麦产量和品质的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大麦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作物,分布在高光强、较低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比(O2/CO2)地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高原作物大麦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而光合作用对光和CO2响应曲线模型是研究光合特性对主要环境因子响应的重要工具。因此,对藏区大麦进行光和CO2响应曲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以藏青320、1277、1282、昆仑12四种大麦为材料,获得了如下研究:  (1)利用倒伏亲本藏青320和抗倒伏亲本1277的后代群体246个单株,构建了包含117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大麦全基因组的总长909.63cM,连锁群长度范围100.59cM-183.12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7.77 cM,达到QTL定位的要求。  (2)全面考察了大麦蜡熟期倒伏及倒伏相关性状共38个,相关分析表明:性状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倒伏与第三节间长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三节壁厚、第四节壁厚、第三节壁径比、第四节壁径比、第二节壁厚、第五节壁厚、第六节壁厚、第二节壁径比、第二节间秆强、第五节间秆强、第六节间秆强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通过非条件QTL(常规QTL)分析,检测到与倒伏相关QTL共57个,分布在7条染色体的32个区域,15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超过10%,为主效QTL;检测到20个与6个茎秆强度相关QTL;在4H上,有控制7个与倒伏成负相关性状的9个QTL簇集在分子标记Bmag353和GBM1482之间,且9个QTL等位基因位点均来自藏青320。同时,在此区域检测到39个排除部分倒伏影响因素的倒伏条件QTL,表明此区域存在同向抗倒伏基因簇,此研究为抗倒伏材料筛选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通过大麦倒伏条件QTL结合非条件QTL分析,首次揭示了倒伏与倒伏构成因子在单个QTL水平的关系。当分别去除各影响因子对倒伏的影响后,检测到大量额外的倒伏条件QTL(111个)。其中,第五节间秆强(CSFIN)、第二节间秆强(CSSN)和第三节间秆强(CSTN)三个性状在QTL水平是抗倒伏的关键,而熏心高(PHCG)、第六节间长(LSIN)和株高(PH)对倒伏的贡献最大。  (3)于大麦灌浆期测定了旗叶5个光合交换参数,并在大麦成熟时考察了产量性状,分析了光合、产量与倒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重、粒长、粒宽、籽粒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粒长呈显著正相关,而粒长与千粒重和籽粒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倒伏与穗粒重、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密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植株净光合速率与倒伏呈极显著负相关。  光合相关性状QTL分析表明:共检测到17个光合性状相关QTL,5个QTL与净光合速率相关,其中,4个主效QTL,增效基因都来自藏青320;5个叶面水汽压亏缺相关的主效QTL;3个气孔导度相关QTL,其中,qCond1.3效应最大,能解释表型变异达25.90%;3个与蒸腾速率相关的QTL,位于1H上的qTr1.2效应最大,解释单个表型贡献率高达49.30%;1个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相关QTL。在1H染色体上的GMS149-Bmag0579区间同时存在控制Pn、Cond、Ci和Tr的QTLs,其加性方向和表型相关方向均一致,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进行分子标记辅助筛选高光效大麦品种提供参考。  (4)通过大麦产量相关性状非条件QTL分析,共检测到产量相关非条件QTL11个,分别检测到与干粒重、穗粒数、粒长、粒宽、籽粒密度和粒径比相关的QTL2个、1个、1个、2个、3个和2个,其中,qKL7效应最大(14.06%)。在2H染色体上的GBM1187-Bmag0378区间同时存在控制TKW、KW和KFD的QTLs。在4H染色体的Bmag3-HVOle区间同时存在控制KW和KDR的QTLs。光合和产量相关性状关联分析也发现光合和产量性状共区间的现象,7H染色体的Bmag0206--HVM49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光合Pn和产量KL及KDR的QTLs。说明这些区间的QTL可能同时影响光合相关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为紧密连锁或一因多效,暗示着优良光合性状与高产性状结合的遗传选择是可能的。  大麦产量条件QTL分析,首次揭示了千粒重与其构成因子在单个QTL水平的关系。对千粒熏贡献最大的是籽粒密度,其次是粒宽。  (5)光响应曲线的参数是研究植物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常用的光响应曲线模型无法准确计算出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本文利用光响应曲线新模型—指数改进模型与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拟合和检验三种大麦品种(藏青320、1277和1282)的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指数改进模型能较准确的计算出藏青320,、1277、1282的饱和光强(分别为1535μmol m-2 s-1,1196μmol m-2 s-1 and997μmol m-2 s-1)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9.5827μmol(CO2)m-2s-1、11.997μmol(CO2)m-2s-1、12.198μmol(CO2)m2s-1);藏青320比1277和1282更适应强光生长,这为大麦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6) CO2响应曲线是研究植物对CO2响应的重要工具,常用的CO2响应曲线模型无法准确计算出CO2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利用新的指数改进模型拟合大麦昆仑12的CO2响应曲线,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指数改进模型在5个模型中具有最好的精确度和合理性,能准确的描述出大麦的CO2响应曲线,计算出CO2饱和点为484μrnol·mol-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5.946μmol·m-2·s-1。
其他文献
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水平是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具体的体现。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课程体系涵盖内容过宽、课程体系内设置比例不合理、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特长,使学生喜欢自己,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爱屋及乌”,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品德老师到喜欢品德课,把以和品德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思想品德为快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做到这一点,学生就能在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就会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共创
期刊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提供真实的或者是模拟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个人的亲自参与来领悟知识,发展能力,构建健康的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直觉经验,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此,我结合平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际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角色扮演
期刊
摘要: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仅仅对学生进行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学生就会发出“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让政治课“趣”起来。  关键词: 政治课学习兴趣“趣”    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仅
期刊
摘要: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因种种原因会出现很多错误,如果我们处置得当,引导有方,合理地加以利用,错误同样是一种“美丽”,一种“精彩”。  关键词: 历史教学错误利用    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在特定的阶段里,往往蕴含着某些独特的想法和创新意识。历史教师如果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就会发现,它是一笔丰富而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一种“美丽”,一种
期刊
我国是果品生产大国,果品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产量居世界首位。但出口比例较小,果品采摘后的检测、分级技术落后。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分级已是一种主流技术,对我国农
期刊
多视点视频作为一种即将出现的交互式多媒体应用,体现了下一代多媒体应用网络化、交互性和真实感的发展方向。多视点视频技术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并在各个领域展
本研究论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Palladin在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二)Palladin纺锤体相关功能研究。  第一部分  Palladin在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
1.问题提出    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来说,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落脚于扎实的教研活动,包括学科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学生、教材与教法等问题进行的集体备课过程。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物理教师的教研能力,包括解读文本能力、质疑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归纳能力、论证能力和交流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建立在教师掌握物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的,教师对物理研究方法的把握水平,是决定其提高教研能力的关键。因为这是学生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