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说来,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或组织对所应履行的社会义务、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自觉,以及为践履社会责任,乐意奉献的道德情感和行动准备。早在2004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就曾提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可见,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历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学段,是高等教育的前阶和入口。如同八九点钟太阳一样的高中生群体的素质与水平如何,必将极大地影响和决定着未来各级各类人才的状况。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政治课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建构实践性、开放性的生活化课堂,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可见,加强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既是实施高中政治课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以揭示社会责任感的内涵为入口,阐明了国民的社会责任感是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的正能量。在对高中生这一特殊国民群体社会责任感的特点、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基本内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联系高中政治课新课标的理念和实施建议,联系当前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单薄的现状,阐明了进一步加强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而以现有研究成果和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经验为借鉴,提出了高中政治课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和具体措施。最后,以“生活和哲学”模块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框题为个案,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对高中政治课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和措施做了验证式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