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芯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传输特性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ZL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双芯光纤存在制作过程繁琐,对工艺技术要求高等缺点,而双芯光子晶体光纤不仅制作过程相对简单,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耦合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滤波器、耦合器、偏振分束器,光开关、传感器、分插复用器等的研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设计了三种不同结构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波束传播法和模式耦合基本理论对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耦合特性、温度传感特性以及基于新型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在偏振分束器、耦合器、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第一,设计了一种混合空气孔高保偏双芯光子晶体光纤,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和模式耦合基本理论对这种光纤的双折射、耦合长度、色散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其在微型偏振分束器和耦合器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光纤结构参数,在1.55μm处可获得1.48102的高双折射,对应x、y偏振方向的耦合长度分别为79μm和94μm,该光纤出现两个零色散点,在0.7~1.7μ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平坦色散特性,此光纤用作偏振分束器的长度为470μm,消光比为70.3dB,用作耦合器的长度为1032μm。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碲酸盐玻璃的新型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分束器,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全矢量光束传播法以及模式耦合基本理论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相同结构参数的石英玻璃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分束器的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此种偏振分束器有更高的消光比、极低的耦合损耗,在工作波长为1.55μm,光纤长度为441μm时,两偏振光实现分离,两个纤芯在x、y方向偏振光的消光比分别达到50.1dB和53.6dB,消光比小于20dB的带宽分别为34nm和36nm,耦合损耗仅为0.0009dB。第三,研究了一种正八边形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在填充温敏液体后的温度特性,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和模式耦合基本理论分析了温度对其有效折射率、耦合长度、模场分布和限制损耗的影响,计算并分析了具有相同结构参数的正六边形光子晶体光纤在波长1.55μm时的限制损耗。研究表明,模场分布与温度和波长有关,有效折射率和耦合长度都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限制损耗随温度升高递增。结构一定时,长波长条件下和小椭圆率时具有更好的温度敏感特性;结构不同时,大占空比的光子晶体光纤具有更好的温度敏感特性。在波长1.55μm、相同温度下本文所设计的正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与正六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限制损耗相比大大减小。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应适应市场化需求。本文从市场化就业方向分析高校专业设置中的市场营销理念;高校实行目标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实行目标市场营销的
量子点等介观体系是今后组成纳米量子电路的重要物理器件,关于它的研究己经很久了,直到现在都是研究的热点。应用Lindblad量子主方程的方法研究量子点系统的输运性质最早由Dz
<正>患者女,50岁。四肢反复起红斑、风团3个月于2010年4月21日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水肿性红斑和风团,无疼痛,瘙痒不明显,有时有烧灼感,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的被动锁模掺Yb3+光纤激光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出脉冲极窄、自启动性能好、光束质量高等优点,在光通信、光纤传感、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微加工等
极紫外(EUV)光刻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光刻技术候选人,极紫外光刻光源是极紫外光刻技术的核心。在目前主流的产生极紫外辐射光的技术中,激光辅助放电等离子体(LDP)技术
光纤涂覆层剥除技术在光纤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光纤焊接、光纤器件和光纤传感器的制作中。例如,用紫外曝光法制备光纤光栅时,就必须首先剥除光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支持在运行时改变其电路结构。随着FPGA的发展,单个FPGA芯片的逻辑资源已经突破了400万门。FPGA快速开发和并行计算的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图像处理系统多采用专用集成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器来实现,而这些系统因成本和速度方面的问题,使其在某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简称OLEDs)在近三十年已经成为国际前沿科学领域,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相对与其他的显示器件,OLEDs具有全固态、主动式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