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演讲在西方的政论文体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而总统的演讲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文体,且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在不同情况下都要向国内外公开发表演说,宣传自己的纲领,说服观众接受并支持自己的观点。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与思维手段,在美国总统的演讲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使一些复杂的政治概念及体系通过人们熟悉的比喻及其映射而变得浅显易懂。对于听众,政治是抽象的,隐喻的比拟和形象能使一般民众易于理解抽象的政治。尤其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政治家更感到有必要使用更多的给人深刻印象和感人的言辞,此时他们更趋向于使用隐喻。隐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隐喻。最初的隐喻研究仅仅把隐喻看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然而在认知语言学领域中,学者们已经不再把隐喻仅仅看作是一种修辞或美化手段,而看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行为,是人类表达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与思维方式。事实上,隐喻在人类的日常生活是无处不在的。特别是在运用语言的实际交际中,人们借助对某一领域的认知来理解或表达另一比较抽象的领域已经是极其常见的现象。对于中外对隐喻的研究,西方的研究有着更长的历史,先后发展了多种理论,有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和映射论,这几种理论在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将给出具体描述。近几年以美国当代著名认知语言学家福柯尼耶为主要发起人的语言学家研究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概念合成理论。概念合成理论是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对心里空间理论的延续与发展,该理论与之前的概念隐喻理论即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概念合成隐喻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对隐喻在线意义的构建与解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采用定性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美国24位总统的80篇演讲中的隐喻进行统计,之后对语料中出现的隐喻类型的进行整理与分类,最后从源域的分类上得出五个主要的源域,即,人类、旅途、战争、家庭与战争隐喻。在本文中,将运用概念合成理论的四个思维空间对这五种隐喻的典型例句进行分析。这四个思维空间分别为两个输入空间、类属空间与合成空间。隐喻意义在合成空间的生成需要在新显结构中实现。新显结构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包括组合、完成、拓展三个过程。在本文中,除了对于隐喻意义的生成与理解过程的研究之外,还强调美国总统在运用隐喻意义的生成与解读过程说服听众。之前各种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在这方面的研究都有所欠缺,本文尝试解释演讲者在隐喻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类隐喻及隐喻主体性两方面。由于概念合成理论是最近十几年兴起的理论,因此,本文还丰富了对概念合成理论语料的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帮助更多的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政治文章时,注意从演讲者与观众两方面共同理解语言机制。这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明白演讲者的演说意图与观众的接受过程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