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選學”的流衍主要在於對《文選》原典的刪注、評點及廣續補遺上,其中又以《文選》廣續補遺之屬成就最為突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部分研究。在明代的幾部《文選》廣補之作中,《文選增定》成書相對比較早,其“增定”的特色十分鮮明,即不僅僅在於內容的增加,還在於文體的調整。《文選增定》體現的不只是那個時代的文學觀念,還有編者自己的獨特思考,故筆者以此作為研究選題。因其存世版本無序無跋,且不著錄編者姓名等原因被人忽略,少人問津。近幾年,郝倖仔、許結及李小娟在論文中稍有涉及,但并未對此書進行專門研究。本文嘗試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對《文選增定》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共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從《文選增定》編者入手,簡述李夢陽的生平與家世。關於《文選增定》版本,歷代目錄書中記錄的《文選增定》卷數不一,我們只能從兩個存世版本入手進行分析,現存的《文選增定》版本,一是大梁書院本,一是建陽同文書院本,均為二十三卷本。大梁書院本刊刻時間不確定,同文書院本刻於嘉靖三年(1524 年)。第二章從文體入手對《文選增定》的編纂體例進行分析。此項研究根據文體變動的情況分為騷類、詩賦類及散文類三部分進行,其中散文類包括詩之後的二十九類文體。主要從文體排列順序的改變、詩賦類小類的改變情況以及某些篇章歸類變動情況等方面進行詳細探究。第三章對《文選增定》增補的作家作品進行簡單地梳理,并進一步從文獻來源、收錄標準、朝代分佈、作品風格及特殊作家作品等方面入手,對《文選增定》增補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與總結。《文選增定》在《文選》原有作品的基礎之上,增加了五十四篇,共八百一十一篇作品。所增作品之來源主要是《古文苑》與《楚辭後語》。其增補的特點有五:一是遵循《昭明文選》的收錄標準,收錄內容與形式兼備的雅正之作;二是具有復古思想,推崇兩漢作品;三是所增作品多感時傷世類,尤其重視騷體及具有騷體特色的作品;四是增補了女性作家及作品,尤其是入《列女傳》里的女性作家;五是有意收錄有爭議的作品。第四章從編選體例及編纂思想兩個方面來分析《文選增定》與《文選》及明代其他幾部《文選》廣續之作之間的異同。并分析《文選增定》的價值與不足。《文選增定》是研究明代“選學”、古文運動等的重要資料;所增補的篇目都是內容與形式兼備的佳作,對於後人整理詩文類選集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文選增定》雖有其獨特的價值,但亦有不足之處,如將《北山移文》從“書”類移出,與司馬相如《封襌文》及班固《典引》放在一起,歸類為“文”,其是否妥當值得商榷;增補作品偏向詩賦,很不均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