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镁合金的连接主要通过传统的熔化焊和铆接完成,因而容易出现热裂纹、气孔、焊接变形大和接头力学性能差等问题。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固相连接方法,搅拌摩擦焊具有一系列不可比拟的优点,从而为镁合金的焊接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本文选取10mm厚Mg-Gd-Y镁合金板材,进行搅拌摩擦单面和双面焊接,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和静动态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选取AZ31镁合金进行搅拌摩擦T型焊,研究接头的微观组织,探讨了焊接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于10mm厚的Mg-Gd-Y镁合金,当旋转速度为400r/min,焊接速度为120mm/min时,成功实现了搅拌摩擦单面焊对接。焊缝焊核区根据Z因子可以判断发生动态再结晶,生成细小均匀的晶粒,且晶粒尺寸从焊核区上部到底部依次降低;热力影响区发生部分动态再结晶;热影响区只受到热循环的作用,晶粒发生长大;母材区没有发生变化。母材晶粒TEM中观察到平直的三分叉晶界,没有发现高密度位错的晶粒。由于存在纳米级沉淀相β’,存在明显的沉淀强化。焊核区存在高密度位错的晶粒和亚晶,也有已完成动态再结晶的晶粒,不同的晶粒处于再结晶的不同阶段。热力影响区存在低密度位错的小区和多边化后的大角度晶界;由于β相的大量存在,且与基体不共格,该区的强度和硬度均下降。单面焊焊缝的显微硬度在水平方向呈W形分布,母材最高,焊核区其次,前进侧热力影响区最低;在厚度方向上,显微硬度从焊缝上表面到下表面逐渐增大。接头的抗拉强度最大值为264.0MPa,达到母材的88%,拉伸断裂在前进侧热力影响区。冲击韧性在焊核区最高,热影响区其次,母材最低。当应变率在103s-1以上,热影响区和母材区应变率效应不明显,而焊核区呈现一定的正应变率效应。在相近应变率下,母材的抗压强度最高,热影响区最低;焊核区和热影响区的断裂应变要比母材高;焊核区吸收能量最高,热影响区最低。焊核区晶粒在高速冲击下被拉长。热影响区和母材区仍存在明显的条带状组织,晶粒内有很多的孪晶,且数量随应变率的增大先增多后减少。焊核区的塑性变形机制以滑移为主,而热影响区和母材的塑性变形机制为滑移和孪生共存。对于10mm厚的Mg-Gd-Y镁合金,当旋转速度为600r/min,焊接速度为80mm/min时,成功实现了Mg-Gd-Y镁合金搅拌摩擦双面焊对接,同向焊接和异向焊接焊缝中均发现“S”线。焊缝焊核区发生动态再结晶,生成细小均匀的晶粒;热力影响区发生晶粒塑性变形和部分动态再结晶;热影响区只受到热循环的作用,晶粒发生长大。双面焊焊缝的显微硬度水平方向上呈W形特征,焊核区硬度与母材相当,前进侧热力影响区最低;同向焊接两次焊缝的前进侧位于焊缝中心两侧,硬度的最低值分在两侧;而异向焊接位于同侧。厚度方向上,从焊缝上表面到下表面显微硬度呈V形分布,上下表面最高,中间重合区最低。同向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要高于异向焊接和单面焊,达到母材的95.2%。同向焊接拉伸断裂在焊核区,异向焊接断裂在前进侧热力影响区。冲击吸收功、冲击韧性在焊核区最高,热影响区其次,母材最低。而且双面焊的冲击性能要高于单面焊和母材。对于12mm厚AZ31镁合金,当旋转速度为400r/min、焊接速度为100mm/min时,成功实现了搅拌摩擦T型焊。焊核区发生动态再结晶,生成细小均匀的晶粒;热力影响区发生部分动态再结晶;热影响区只受到热循环的作用,晶粒发生长大;母材区没有发生变化。接头的抗拉强度最大值为196.7MPa,达到母材的73.4%;弯曲强度最大值为310.3MPa,达到母材的72.7%。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是随搅拌头的旋转速度、焊接速度和P值(旋转速度/焊接速度)的增加先变大后变小,且当P=4时达到最大。接头显微硬度分布图呈“VW”形,焊核区最高,壁板中心最低,底部硬度要高于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