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国乐之瑰宝。在两千多年的音乐历史长河之中,琵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国乐坛上独领风骚。在我国种类繁多的民族乐器中,无论从形制、音乐性、表现风格,琵琶都具有浓郁的民族审美特征,漾溢着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这个角度看,它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乐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文化现象,积淀着特定的民族意识和精神意蕴。同时,琵琶是中华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民族器乐,琵琶的诞生以及不断成长、长盛不衰的历史,还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前,“琵琶”这一乐器名称在中国乃至世界还从未出现过。琵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也可以说,琵琶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历史。在两千多年的琵琶发展史上,它与我们民族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甚至外交都息息相关;宛如一面镜子,返照着历史的是非成败;同时作为一种美的艺术,又孳乳着后世的历史文化,丰富着人们的文艺生活。两千多年来,经过历代帝王臣妃、文人墨客和民间艺人,特别是近代知识分子和现代专业演奏者的智慧创造,形制日臻合理完善。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从品位、弦质、制作方法以及选用材料等方面,都得到了重大的改革,尤其是在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和相互借鉴下,琵琶经历了自身传承、中外交融与锐意发展,其艺术表现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琵琶发展的新局面。音乐与社会的联系首先是与社会中人的联系。要深入研究琵琶艺术,就不可能脱离它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从琵琶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各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不尽相同,但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紧密交流,使传统民族文化走向国际化,日益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本文针对琵琶产生的时间、地点、形制、名称以及音乐表现等问题,探古思幽,疏理琵琶艺术流变的脉络,特别是在琵琶所特有的世界性或中外文化交流的视角下,探讨琵琶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属性,对琵琶艺术发展中的各环节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力求发现更多有益的艺术规律,以适应新的音乐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