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院体画”最初是指画院画家应皇帝要求所作的绘画作品,画院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当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风格样式,之后泛指一般画家效仿画院风格的绘画作品。院体画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审美形态反映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一部分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经过了唐、五代时期的发展,在宋代,院体画不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水平。关于院体画,之所以选择画家身份的角度,是因为在梳理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北宋画院人材结构相对复杂,受到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画院中的画家在进入画院之前有着不同的身份,这种身份上的区别,影响到画家群体的知识结构、审美趣味,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整个院体画的风格。院外画家对于院体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宋代最为突出的“文人画”与“院体画”之争,归根结底是身份之争,文人画家轻视院体画,是因为院体画家大多数出身低微,文化素质不高,虽为朝廷官员,但职位、升迁等方面有诸多限制。但院体画作为受到皇家青睐的主流的文化倾向,又有着不容动摇的地位。本文从宋代院体画家身份;院体画家官职、画院机构的形成和建立;皇家影响、文人格调与院体画家的学养和旨趣;画学教育的学养和背景;宋代复古之风下的院画学养与境界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对宋代院体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