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球范围看,新一轮产业革命与科技变革在持续不断地推进,许多产业的组织方式、形态、技术路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围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国内形势上看,中国重点落实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力求形成中国式创新新模式,加速孕育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新动能。企业作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是中国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由于企业研发活动的高风险性、长周期性等特征,使得研发活动中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制约着研发投入的执行效果。现已有许多文献基于激励机制视角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认为对员工实施适当的激励措施,能够缓解研发活动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减少代理成本,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研发活动的产出。但是大多数文献所研究的激励机制为高管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鲜有文献研究员工持股计划在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之间起到的作用。2014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重新推动了中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与发展,员工持股计划也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主要选择之一。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对象不仅包括高管,还包括非高管员工,二者均是研发活动的参与主体。由此可见,员工持股计划对二者的激励可能会影响企业研发活动转换成企业绩效的效率。因此本文将员工持股计划、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中,试探性地探究员工持股计划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作用机制。 本文基于员工持股激励视角,选取2014~2017年发布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Stata15.0、SPSS21.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研发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研发投入的滞后效应进行了探索分析,并利用分层回归以及分组回归法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相关变量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影响员工持股计划调节作用的因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滞后性不显著;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其中员工持股计划中高管持股的调节作用要强于非高管员工持股;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与资金来源均会影响员工持股计划的调节作用。其中股票来源为非公开发行的员工持股计划调节效应不显著,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获取标的股票的员工持股计划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资金来源为员工自有资金的员工持股计划能够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资金来源为控股股东提供融资质押担保、控股股东无偿赠送等非员工自有资金形式的员工持股计划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果,从员工持股计划激励角度对企业研发活动效率的提升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