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结构设计及其钻削热影响规律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cao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骨钻削手术过程中,医疗钻头与骨表面之间由于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而骨作为一种生物属性材料,在钻削过程中当温度超过55℃并且持续时间达到30s时,就会发生骨细胞死亡。克氏针作为一种临床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因结构强度高、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成本,在骨科手术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然而,大多数研究者都集中在对钻削过程中钻削参数等方面的研究,对克氏针自身结构参数的研究比较少。钻削温度直接影响骨细胞的愈合和克氏针的固定,对手术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地降低钻削温度,本文对现有克氏针的结构进行设计,并研究其结构参数对钻削温度的影响。本文从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骨钻削过程中钻削温度进行研究,分析钻削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钻削温度预测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所建模型可以有效地用于钻削温度的预测和控制,为克氏针结构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骨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在其基础上对骨钻削的过程中钻削热的产生进行机理分析,将骨钻削过程近似的看作正交切削,建立钻削过程的简化模型,对骨钻削过程中传入骨组织的热量进行计算。根据排屑槽减磨原理对克氏针的结构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并对其钻削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排屑槽对钻削过程温度的影响。设计并搭建骨钻削实验平台,加工不同结构参数的试验用克氏针,并以猪骨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检测了不同结构参数下切削温度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构参数对钻削温度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利用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建立了骨钻削温度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统计检验和误差分析,验证骨钻削温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此外,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处理,得到合理的排屑槽尺寸参数,进一步验证骨钻削温度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由于零件几何误差、安装误差等存在,使实际硬点的位置具有一定的波动,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悬架K&C特性相对于标准K&C特性波动较大。针对该不确定性问题,依据刚体运动学理论应用刚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重要战略机遇与社会矛盾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党中央迫切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治
嘉绍大桥主航道桥是世界上首座六塔、双幅、空间四索面斜拉桥,全桥共有7个合龙口,合龙方案复杂。针对传统温度合龙工艺所存在的问题,基于几何控制法理论,首先给出了一种新的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除了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外,禾谷镰孢菌产生的毒素残留在谷物内造成粮食污染,对全球
工业4.0对现代工业生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程数据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对系统监测和控制都有着重大意义。但是,仅凭常规测量时获取的温度、压强、物料流量和液位不能满足愈发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监测要求,除静态数据之外,还需要动态的信息;另一方面,对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些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高效、稳定、可靠的过程控制和系统故障诊断,需要综合多种仪表的测量信息。不同
荷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审美历史,其实用性、观赏性以及园林造景等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中,荷文化贯穿古今,衍生出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具有很高的生态审
透皮抽取式连续血糖检测技术因其微创、实时、高精度等特点,已经成为连续血糖检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促进透皮抽取式连续血糖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由于运动损伤、交通事故、年龄增长等因素使骨骼骨折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内固定是医疗上常用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和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电力公司对状态估计基础数据的高效维护以及电网在线安全分析与调度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良数据检测与辨识是电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mg/L表示。还原性物质主要以有机物为主,COD过高,会导致水生生物缺氧死亡,水质变臭腐败,若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苯等具有较强毒性的有机物会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的伤害,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性的风险。因此,快速准确检测COD能够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水处理工艺,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