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地区传统藏族民居檐廊空间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ngyuan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传统建筑有别于其他民族建筑且风格十分独特,尤其是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由于受到不同地理环境和文化风俗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条件下都孕育出迥异的建筑类型。所谓的河湟地区是指在甘肃的西南部和青海东南部,黄河与其支流湟水之间的这片土地。从地理形态上看这片区域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地理单元。由于这里自古就是中原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盘踞之地。扎根在该地区的藏族受到中原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影响,其民族风俗以及住居文化上已经与汉文化有所交融。檐廊空间作为河湟地区传统藏族民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空间类型,其产生与发展与藏族文化以及汉族文化的交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这一空间的研究对于藏族民族迁徙以及民族文化交融的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以河湟地区藏族传统民居中的檐廊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人类学、历史学、类型学、现象学等多学科理论进行研究。在对该地区民居以及居民生活方式深入调研后,对河湟地区藏族传统民居檐廊空间进行了由外而内的梳理。首先是对檐廊空间的外部界面研究,其次是内部空间形态的研究,再次是与民居其他空间关系和檐廊空间内部的空间关系的研究总结。最终得到线性、中介性、边缘效应、公共性这四种空间特性。除此之外,在纯粹的空间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宗教文化,揭示檐廊空间在不同活动背景下承载的内容。从而使本文的研究更加具备现实意义。最后,在由表及里的研究逻辑之外,再次扩大研究视角,通过与河湟地区藏族民居相似的其他民居中檐廊空间特点的横向对比,进一步验证前文中对于河湟地区藏族传统民居檐廊空间一些特性的论证,夯实研究成果。通过归纳总结,将檐廊空间的空间特性与现有活动内容的梳理归纳得到以下两种结论:一方面空间特性的多样化使得檐廊空间成为民居中生活生产活动最为丰富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多样的空间特性、丰富的空间活动、宜人的空间比例共同造就了河湟地区藏族传统民居的檐廊空间。同时这三种因素环环相扣,也从多方面体现了该地区藏族独特的住居文化。这对于河湟地区藏族传统民居的研究和保护也有着较大的意义。最后,结合现有研究内容,对梳理出的调研期间河湟地区传统藏族民居檐廊空间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尝试性解决。首先,一方面通过调研了解现阶段存在问题的种类,一方面通过问答和资料查阅梳理问题本后可能的原因。其次从檐廊空间平面适应性、阳光间改造合理性、民族文化正确认识观这三个方面入手,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得到三个结论:1.檐廊空间平面应顺应自然有的放矢。2.阳光间改造不能较好的改善室内热环境,且这一改造与村民本身的改造动机也不符。笔者也尝试性的在本文中设计了一种满足空间特性的封闭式檐廊空间。3.民族住居文化应该正确引导,逐步消除消费文化对传统民居带来的冲击。
其他文献
充气膜结构作为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秀的结构特性,因此充气膜结构这一轻型结构形式被广泛的使用在大空间建筑之中,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充气膜结构的研究多半落脚于结构受力、材料性能以及作为建筑造型形态研究等方面,对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的研究较为匮乏。笔者发现,充气膜结构的建筑空间往往有着与传统建筑空间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充气膜结构在大空间方面的应用更为突出。充气膜结构的结构特性恰好
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由“粗放型”向“存量优化”的模式转变,2019年,国务院正式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国家政策,住宅楼的提升改造也逐渐成为建筑学学科关注的新焦点。但在政府主导的老旧住宅楼改造过程中,往往缺少合理科学的指导,改造方式往往呈现出表面、同质、不可持续化,破坏了原有场所的记忆和文化。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的改造老旧小区,是一个急待研究的问题。首先,本文在对国内外老旧住宅楼更新改造研究现状的基
随着我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持续增长,建筑业施工人员也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生产安全事故也稳步上升。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中发现事故普遍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因此识别建筑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能够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是维系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利用文本挖掘和图像识别技术对建筑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识别流程分为不安全行为特征词提取、行为识别、
在中国城市急剧发展下许多城市街道景观已经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只为片面强调视觉冲击与形式统一的场景营造,导致街道景观不断恶化。为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形象,诸多城市采取了“统一店招”的措施,旨在借助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然而这一策略严重消蚀了地域、城市的标签与特色。在与街景化的店招相比,传统模式下的店招往往都是单向信息传播,形式单一,而随着公众审美的提升,这种传统形式店招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而街
难熔金属钨与钼及其合金材料作为重要的战略高温结构材料,在电光源、电力、冶金、化工、兵器以及核工业中约束等离子体的第一壁材料以及偏滤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钨与钼极高的熔点,常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在较高的烧结温度、较长保温时间下进行制备,易导致烧结试样的晶粒尺寸过粗、显微组织结构紊乱,最终使烧结后试样的综合性能较差。烧结工艺作为粉末冶金流程最为核心的一节,对材料性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而选用合适的烧
室内湿度分布对于营造健康适宜的室内环境至关重要,已在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学校、办公楼等诸多场所得到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室内空间湿扩散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然而一些特定湿源的散湿在室内的扩散、混合都具有相对简单的形态。对典型湿源作用下的室内湿度分布的了解,即湿源湿扩散模式的了解,不仅可认知室内最典型的湿度分布特征,也有助于从典型模式分析入手,由此及彼地对实际组合湿源条件下的室内散湿及其有效控制很有帮
本文以广西荔玉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第四标段高液限土弃方改良为工程背景,研究符合路基填筑规范要求的高液限土改良方式。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确定弃方土的工程分类、隧道洞渣的力学性质以及不同改良方式试件的压实度和加州承载比(CBR)等指标。根据经济性和现场施工的特点,提出了适宜于广西荔玉高速公路高液限土改良的分层填筑施工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结合路基沉降稳定时间和施工进度确定了现场路基分层填筑施工参数。本文
中国的乡村城镇已经经历了彻底的变革,深刻地改变了其建筑和聚落结构。半城市化地区的乡村聚落进行了自我城市化并且对文化遗迹进行了非文化的填充之后,被称为“历史文化名镇”又增加了另一个主要威胁[1]。正如柞水凤凰古镇所示,这个新标签吸引了标准化的旅游商业开发项目。而常见的大规模、快速、简化仿古的的开发模式忽视了保护古镇现有整体形态中的地理元素、建筑、居住结构、农田划分方式等形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印记,消除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结合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先进行预制部分施工,再进行后浇混凝土施工的叠合梁,施工组织更高效,可降低施工成本,可提升混凝土梁工业化程度。目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相关研究,以及相关规范制定相对较少。基于此,研究和分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受弯性能,可促进叠合梁的相关研
近年来,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重持续升高,其单位面积能耗大且存在能源利用不合理。对公共建筑能耗进行准确、高效的预测,帮助管理者制定经济合理的能源分配方案,辅助建筑智能化系统完成有效的系统优化与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能耗且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然而,由于人员密度、天气因素以及空调开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建筑能耗数据存在着不确定性以及随机性,传统单一预测方法已不能满足建筑能耗预测的要求。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