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否定形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而否定词“不”和“没(有)”则是汉语否定结构重要的语法标记。由于汉语否定结构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使其成为外国留学生习得的难点,也是外国留学生最容易出现偏误的语法点之一。国内学者也在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汉语否定句的规律,但是汉语否定句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很好的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去。本论文通过问卷测试的形式,着力对塔吉克斯坦学生习得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情况进行定量考查。通过对问卷的偏误情况进行量化统计,然后对塔吉克斯坦学生在习得以“不”和“没(有)”为标记的结构的过程表现的习得顺序、偏误类型以及偏误原因进行描写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1)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与塔吉克语存在多对一的关系,在塔吉克语中否定结构的表达方式为“на+谓词性成分”,“不是+名词”和“没有+名词”在塔吉克语中的表达为“нест”。(2)汉语否定结构的习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有些结构虽然在初级阶段已经习得,但是到中级阶段由于受到目的语规则泛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中级或高级水平时偏误率反而会上升。因此,每个阶段习得汉语否定结构都有不同的顺序。(3)留学生常用的否定结构就会先习得,反之,那些比较复杂和不常用的结构就会习得的相对较慢,或者没有习得。(4)塔吉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否定结构的习得水平跟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一定是正相关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母语负迁移的作用,也受目的语规则泛化的影响。(5)时间词是塔吉克斯坦学生判断是使用“不”还是“没(有)”的主要标志,学生在习得动作动词产生的偏误大多是受时间词的影响。(6)结构助词“了”影响“不”和“没(有)”的选择,“没(有)”与“了”共现的偏误在塔吉克斯坦学生否定结构习得中是常见的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