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多种藻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tgu618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各大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水华的爆发以及有毒蓝藻的代谢产物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关注的公众卫生问题。上海地处长江和太湖流域下游,目前主要以黄浦江上游和长江为饮用水水源地,其中黄浦江发源于太湖流域的淀山湖,其供水量占全市原水取水量的80%左右,而淀山湖的富营养化及藻毒素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保障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对于上海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有重要意义。   微囊藻、节球藻和柱胞藻毒素是一类具有强肝脏毒性的蓝藻毒素,众多研究都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与饮用藻毒素污染的水有关,但国内除微囊藻毒素外,其他两类藻毒素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几乎空白。这三种藻毒素在上海市的地表水中,尤其是在爆发蓝藻水华的水体中普遍存在。低浓度、高干扰是藻毒素分析中的难题,对此,本文对水体中三大类肝毒素的免疫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把SPE技术和ELISA检测相结合,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微囊藻、节球藻和柱胞藻藻毒素的富集前处理作了重点研究,建立了快速、灵敏、可靠的用于ELISA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同时将该方法用于上海市水源地及自来水中这三种藻毒素的污染状况调查,这不仅能为改善供水水质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也为上海地区水质的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本方法的研究结果也能为建立这三类藻毒素的ELISA检测标准提供依据。研究分为两部分:(1)三种藻毒素免疫分析的前处理研究;(2)上海市供水系统中三种藻毒素污染的初步调查。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微囊藻和节球藻毒素,首先水样用0.22μ m水相滤膜过滤,以3-4mL/min的速度流过经10mL甲醇和10mL纯水活化的C18柱,上样后10mL纯水淋洗,12mL甲醇洗脱,洗脱液在35℃条件下氮气吹干后用纯水定容到1mL,4℃保存待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微囊藻和节球藻毒素的ELISA检测能保证有较好的回收率,加标回收率可分别达到91.4%和94.3%。   2、对柱孢藻毒素,用10mL甲醇和10mL纯水活化碳黑固相萃取柱,水样过滤后(0.22μ m)以2-3mL/min的速度上样,用10mL甲醇淋洗后再用12mL含0.1%三氟乙酸的甲醇洗脱柱胞藻毒素,氮气吹干后用0.1%氨水定容到1mL待测。结果表明这种前处理方法对柱胞藻毒素的ELISA检测能保证有较好的回收率,加标回收率77%。   3、调查了上海市8个水源地水样以及7个市区居民自来水采样点的三类藻毒素含量。结果表明,水源水中的三类藻毒素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微囊藻和节球藻毒素的浓度分别在8月份、9月份达到最高值,8个采样点中S5(米市渡)、S6(金山)的浓度较高,S8(南沙港)较低;而柱孢藻毒素12月份含量最高,以S7(松浦大桥)、S6(金山)的浓度较高,S1(淀山湖)、S8(南沙港)较低。自来水中,三类藻毒素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都是7-9月份浓度较高,7个采样点中以徐汇和闵行的三类藻毒素最高,川沙的三类藻毒素含量最低。   总体来说,上海市水源地源水及居民自来水中的微囊藻毒素的浓度都远远低于我国及WHO规定的1μg/L的安全标准,也低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0.51μg/L的标准值,节球藻和柱孢藻毒素目前尚无公认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如果以毒性和毒作用类似的原则套用微囊藻毒素的标准,情况也大致相同。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优化构建包装纯化携带标记基因GFP的重组杂合型AAV载体,用各重组杂合型AAV载体感染来源于人的造血干/祖细胞,筛选高效转导人的造血干/祖细胞的杂合型AAV载体,以此
生物质是自然界可再生的巨大能源宝库,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已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研究的热点。固体酸催化剂易与产物分离、能回收重复利用和催化活性高等特点,用来催化水解生物质
本文主要研究了临安2015年7月-2017年6月不同时间段、不同月份的逆温特征,并针对观测期间唯—连续严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本文研究区别于传统的因果关系和传统的统计学两两相
湘中丘陵区地带性植被在中国植被区划上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是人为经营活动的影响,已多数转为次生林或人工林。其中,次生林的植物种类组成丰富,结构较复杂。为研究次生阔叶
一、大肠杆菌UbiG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泛醌(辅酶Q,CoQ)是一种脂溶性的小分子,属于苯醌类物质,存在于原核生物的质膜和真核生物的质膜及其它细胞器膜上,如线粒体内膜,溶酶体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