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NG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新校区的建设几乎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其建设规模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发计划,“十一五”期间提出了“五点一线”的发展战略,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是重点建设地区,盘锦大学校园景观作为辽滨新城的先行项目被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是大学育人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校校园环境质量、丰富学生学习生活、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校园景观建设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前提下仓促实施,暴露出重视景观视觉感受和忽视景观深层内涵的问题,客观上要求校园景观设计要有所突破,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研究影响校园景观建设的内在因素。  本论文是以作者参与的“盘锦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这一实际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国内外校园景观现状研究,提出国内外校园景观中时代性、地域性、生态性和文化归属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对盘锦大学进行实地调研,对学校功能、环境文脉以及场地特点理性而深入的分析,提出盘锦大学校园景观中自然环境状况、教育发展情况和新老校园传承等方面的特性问题。在方案的初始阶段,明确景观设计目标、确立景观设计概念、提出景观设计策略。文章从五方面入手,针对盘锦大学校园景观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对校园景观创作过程的解析,逐步印证所提出的设计策略,为相关校园景观创作的实施提供有效的参考。  本文通过对设计过程的反思和方案特点的总结,探讨盘锦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如何挖掘辽滨水城的特色,塑造校园的特色文化;如何在辽滨新城特殊的自然环境下体现生态理念,营造校园的生态文化;如何协调新老校区之间的关系而彰显文化内质,传承校园的本体文化。通过对盘锦大学校园景观内涵的挖掘和提升,发现校园景观营造的成功与不足,总结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其他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塑造大学校园文化,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氛围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以期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可持续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对有效的可持续设计策略需要,导致对相关领域研究的需要也日益突出。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就是在设计和建造可持续太阳能住宅的背景下
海滨区域作为沿海城市的重要开发空间,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城市海滨区域的开发也在国内诸多沿海城市广泛的被实施和应用。  本文是以盘锦市
碱土民居分布在东北西部广大地区,包括辽西碱地、黑龙江西部碱地和吉林省西半部广大地区,其中以吉林省内的分布最为广阔,包括双辽、开通、洮南、瞻榆、白城、安广、镇赉、大安、
大城市地区的整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功能的重大调整,不断加速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展新的城市空间,从而推动了大城市空间在郊区的扩张,给了城市周边的地区大量的发展机遇。
在我国节能建筑大发展的背景下,旧建筑的节能改造也在进行中,辽宁地区共有上百所高校,由于以前对于节能的意识不足,国家也未出台相应的标准,导致能耗问题严重。辽宁地区在2010年由
随着一些气候问题的出现,低碳城市已成为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目标,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出现了世界上城市化前期及后期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城市交通与用
本文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城西北部的五里街骑楼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探索骑楼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与方法。五里街骑楼建于1920年,是一条长800多米的骑楼街道,较好地保
原本作为公共空间最基础属性的公共性,却由于现今建筑的集中化、综合化、系统化的趋势而渐渐衰弱。空间所承担的物质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城市需求,其社会功能变得日益重要。
城乡一体化加速使得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单纯的城镇化已经不能适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更大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城市与城市
本文是在全球能源危机、生态环境破坏和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提出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设计策略、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标准等成了世界各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