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切换系统方法的受限网络控制系统动态调度与控制的联合设计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因为先进的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理论和网络通讯理论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使得NCS的运用已经遍及许多领域,所以对网络控制系统的探索愈来愈被广大学者所关注。本文针对受短时延和介质访问约束影响的网络控制系统,使用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给出网络调度协议与控制器联合设计的方法,同时考虑能保证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所示:首先,针对受固定短时延和介质访问约束影响的一类线性时不变网络控制系统,给出一种量化依赖的控制器设计方法。考虑时延和通讯约束,以及绝对稳定性研究问题中的标准模型将系统建模成一类离散切换系统。进而基于对数量化器的扇形界、非减和积分限三个性质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来考虑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同时利用LMI技术求解出与量化参数有关的反馈控制器,降低了已有方法的保守性。然后,针对一类受随机短时延和介质访问受限影响的线性时不变网络控制系统,基于动态驻留时间考虑节点调度算法和控制器联合设计问题。文中设计的调度策略由动态驻留时间和预设调度序列共同决定。首先利用通讯序列将系统建模成一类带有不确定因素的离散切换系统,然后使用多李雅普诺夫理论和LMI技术设计出能保证系统渐近稳定的控制器和动态驻留时间条件,这不仅使得系统快速收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模态间的切换频率。再次,针对受介质访问受限和随机时延影响的一类线性网络控制系统,考虑利用观测器状态的动态调度协议和反馈控制器的联合设计。在现实中,由于难以全部测量出系统的状态信息,因而本章设计同时基于观测器状态信息和系统控制输入信息的动态调度算法,同时使用多Lyapunov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求解出能够保证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以及观测器和控制器。最后,对于本文研究的成果,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中的TrueTime和LMI两个工具进行仿真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三相电机驱动系统在工业、商业、军事、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就变得尤为重要。三相电机驱动系统一般由电机、逆变器、传感器和控制器构成,其中逆变器却是故障高发区,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驱动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文针对三相电机驱动系统中逆变器的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逆变器开路故障检测方法,包括专家系统法、电流检测法和电压检测
在自然界和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气/固两相流动现象广泛存着,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在能源、冶金、石油、轻工以及化工等行业中的许多生产设备都与两相流动工况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特别是在应用数学,物理学、控制工程、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中,其基本的数学模型大多数是偏微分方程.非线性发展方程通常是指把时间t作为其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产生与飞速发展并伴随这人类对安全保密领域愈发的重视,各种智能监控以及基于人类生理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飞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摄像头采集
自从E.N.Lorenz发现第一个混沌吸引子以来,混沌的广阔前景吸引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推动了混沌科学的发展脚步,混沌控制也成为了非线性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混沌同步占了极大的比重。
众所周知,神经网络的稳定与同步可被用于建立化学和生物系统,保密通信系统,信息科学,图像处理等等领域。神经网络的实用性吸引了许多学者去研究中立神经网络的稳定性问题。当
随着目前陶瓷相关产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多,辊道窑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其生产中。然而,国内辊道窑的应用引入较晚,且存在控制水平不高、算法粗糙简单、控制效果不佳、输出易产生振
未知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控制领域内的重要课题,由于系统动态未知,许多需要机理模型的控制算法都难以实施,而强化学习方法由于能够在未知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交互自主
在算法上,模型预测控制(MPC)能够很好地处理约束、多变量、耦合和纯滞后,因此在石油、化工等过程工业格外受重视,得到了广泛地应用。MPC可以通过提高过程控制的动态性能,减少过程变
互感器对变电站输电线路上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变换并传输给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使之进行计量、保护、状态检测等重要任务。电子式互感器是近年来逐渐取代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的新型设备,相对电磁式互感器其主要性能指标得到提升之外,电子式互感器最大的特点是输出信号为数字信号。这一特点是实现变电站二次设备网络化的基础,是变电站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前提。在目前阶段,我国的电子式互感器还处在试运行阶段。由于测试、校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