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和水汽汇与季风环流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dpol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58-2001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大气热源和水汽汇,并应用谐波分解,经验正交函数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水汽汇与其它气象场之间的关系。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亚洲经典季风区内大气热源的逐月变化与水汽汇或降水的逐月变化有较高的正相关,而与感热通量有较高的负相关。亚洲热带的季风区内大气热源与OLR逐月变化有较高的负相关,但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与OLR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小,往北相关关系则逐渐转为正相关。 (2)由大气热源垂直积分场夏季到冬季的逐月演变来看,从贝加尔湖到朝鲜半岛之间的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出现热汇的地区,该地区的热汇逐渐拓展从而形成冬季的大气热源分布形势。从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来看,该地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一起是大气热源异常变化性质改变次数较少的区域,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热源异常与海温异常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是ENSO的主要反映。东北地区热源的异常信号也较稳定,该地区的热源异常还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3)从年际变化角度来看,夏季南海地区的西南风与降水有较高的相关关系,长江中下游地区次之,印度季风区西南风与降水的相关关系较小。由于夏季Vsw(西南风)与同期〈Q2〉(水汽汇)的相关关系比Vsw与同期OLR的相关关系要好,并且与中国夏季降水EOF第一模态的分布形势[1-2]很相近,参照琚建华等[3]的指数定义方式,利用夏季Vsw(西南风)与同期〈Q2〉(水汽汇)定义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该指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有较高的正相关,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气温有较高的负相关,而与华南地区的夏季气温存在较高的正相关。 (4)利用降水资料来界定季风区和确定季风建立日期,得到每一年精细到格点的亚洲夏季风建立日期分布,从而利用EOF方法研究了其年际变动模态。并分析了第一,第二模态分别对应的时间系数与冬季大气热源的相关关系,亚洲夏季风建立日期第一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与前期冬季大气热源在南海地区和印度半岛南端附近的印度洋地区有较高的负相关,而在孟加拉湾国附近有较大正相关。第二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与前期冬季大气热源在140°E-160°E的太平洋地区有较高的正相关,而在赤道印度洋地区有较大负相关。
其他文献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大阴谋家、大野心家、叛徒、害人精、迫害狂江青那里,一干就是五六年时间。我度日如年,目睹了她那丑恶灵魂、狰狞面目、蛇蝎心肠,也饱受了说不完、道不尽
本文利用NCEP第二套再分析资料,结合包含了18个热力和动力过程的局地纬向平均经向环流线性模式,对2004年华南夏旱进行数值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华南干旱期,通过激发经向环流
根据1954-2003年广东48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利用水资源量公式,计算出月平均水资源量作为基本资料,通过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应用趋势分析、功率谱分析、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GISST逐月海温资料,研究了IOD对夏季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 (1)IOD对印度洋地区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东南印
“上挂”是指基层部门选拔推荐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到上级机关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通过一个时间的锻炼后再返回原工作单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是对到国家机关挂职锻炼
品种名称:豫教5号(原豫教0502)选育单位:河南教育学院小麦育种研究中心与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冬季抗寒能力强,起身拔节期生
本文采用了NOAA-16极轨卫星探测得到的AMSU资料,利用国家气象中心GRAPES-3Dvar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实现了AMSU(AMSU-A和AMSU-B)微波遥感资料的直接同化,得到各要素的分析值都是模
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微咸水,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发展是利用微咸水灌溉必需解决的首要科学问题。本研究利用TDR(TimeDomainReflectometry)技术对不同矿化度微咸水膜下重
本文以苏家屯区为研究区域,在广泛收集研究区卫星遥感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知识的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对1990年8月21日和2003年8月25日的土地利用/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沙尘暴过程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内部热力结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如下:  1)引入了相对地面螺旋度对我国西北地区,尤其是对河西走廊沙尘暴期间的相对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