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等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体育心理学界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甚少,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揭示课改后,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有利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本人对教师健康的重视,认识到压力、倦怠的严重性,从而意识到消除倦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的方式,对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职业压力、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为俞国良等人编制的《教学效能感量表》、朱丛书等人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本研究在闽南地区的35所中学中随机抽取体育教师和非体育教师为被试,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50份,有效问卷391份,其中体育教师为195份(男137名、女58名),非体育教师为196份(男107、女89名),有效率为86.89%。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太高,但个人教学效能感明显高于一般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感也不高,但职业压力较大。2、女性体育教师在学生因素所感受到的压力高于男性体育教师,中教二级男性体育教师的人格解体程度显著高于女性体育教师。3、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一般教学效能感均比城区体育教师高,但其个人教学效能感较低。4、教龄5-9年的男性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最小,而同样教龄的女性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最大。5、本科学历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最严重,但其个人教学效能感却是最高的。6、体育教师所感受到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一般教学效能感均比非体育教师来得低,但是其个人教学效能感却比非体育教师来得高。7、有无参加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参加体育课程改革的体育教师在职业期望上的压力较大。8、职业倦怠程度随着高职业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教学效能感随着高职业压力的增加,反而逐渐降低;教学效能感越高,其职业倦怠程度越低。9、教学效能感的高低和职业压力的大小都能够很好地预测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在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可能具有调节作用。